白露是24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,天气由热转凉,万物随寒气增长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中说:“水土湿气凝而为露,秋属金,金色白,白者露之色,而气始寒也”。
历书说“斗指癸为白露,阴气渐重,凌而为露,故名白露”。进入"白露",最明显的感觉就是昼夜温差较大,暑热逐渐褪去,早晚平添了一丝丝凉意。
白露节气后,冷空气南下,气温较低,晚稻等农作物会受到低温降雨的影响,打落抽穗扬花。农谚有“白露天气晴,谷米白如银”的说法。
白露三候,“一候鸿雁来,二候玄鸟归,三候群鸟养羞。”古人以物候解读白露节气的自然变化,鸟类南下避寒,百鸟开始为过冬的食物做储备,农家忙着收获庄稼。正所谓“抢秋抢秋,不抢就丢”。
“八月十五雁门开,雁儿头上带霜来”。白露节气,除了寒冷之外,秋高气爽,丹桂飘香,常见的习俗有吃龙眼、喝白露茶、吃番薯、祭祀大禹等。
白露的那些传统习俗
01收清露
“蒹葭苍苍,白露为霜”,白露节气,清晨的草木上会凝结露珠,晶莹剔透。明朝李时珍的《本草纲目》上记载:“秋露繁时,以盘收取,煎如饴,令人延年不饥。”可见白露的“收清露”早已是民间习俗,在传统的时令信仰中,秋天的白露,是治疗眼疾的灵药,民间有八月收集露水洗眼的民俗。“百花上露,令人好颜色”。
02吃龙眼
“白露必吃龙眼”。龙眼在白露节气,正好完全成熟,甜度达到最高,口感也是最好。相传在白露这一天,吃一颗龙眼的话相当于吃了一只鸡那么补,大补身体,原因已不可考。但龙眼本身却有润肤美容、安神养血、益气健脾的功效。
03饮白露茶
“白露茶”,就是白露时节采摘的茶叶,也叫“小秋茶”。民间有“春茶苦,夏茶涩,要喝茶,秋白露”的说法。白露节气,秋意渐浓,历经春夏的百般磨砺,熬出浓烈却独特的甘醇,老人说喝这种茶,可有益身心、缓解病痛。
04喝米酒
旧时苏浙一带乡下人家在白露节气,家家户户用糯米、高粱等五谷酿成白露米酒,用以待客。
05推燕车
在山东郯城县民间有“白露到,娃娃推着燕车跑”的传统习俗,每家制作悦耳动听的小燕车,让孩子推着比赛,御寒玩乐。
06吃红薯
民间认为白露吃番薯可使饭后不会发胃酸,故旧时农家在白露节以吃番薯为习。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中说:“甘薯补虚,健脾开胃,强肾阴”。红薯有“补虚乏、益气力、健胃、强肾阴的功效”,使人“长寿少疾”。
07祭禹王
白露节气是太湖人祭禹王的日子,规模为最大,历时一周。禹王是传说中的治水英雄大禹,祭祀活动期间,《打渔杀家》是经典戏,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向往。
08秋社
秋社和春社都是古代祭祀土地神的“社日”。大约在立秋后四十余日,一般在白露、秋分前后,是一种欢庆丰收、祭祀神灵的喜庆活动。《东京梦华录·立秋》也有所记载:“八月秋社,各以社糕、社酒相赍送贵戚。”
“白露节气勿露身”,此时白天虽然温和,但早晚气候已凉,如果打赤膊就容易着凉。养心方面,外出旅游,公园散步,消解秋愁;养身方面,增添衣服,适当运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