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阵秋雨一阵凉。寒露时节一到,秋雨如约而至,市民们都感受到秋意渐浓。这个时候,养生要注意“凉燥”当令。
医院副院长李健东
寒露时节“凉燥”当令,人体感受寒燥,可能会出现皮肤干裂,鼻咽干燥,干咳少痰,甚至痰中带血等秋燥症状,中医认为燥邪不仅会外袭伤肺,也会内伤脾胃,使胃津液减少,所以在这个寒露时节,养生重点在于养阴防燥,润肺益胃。秋季,在饮食上应遵守“滋阴润肺,少辛增酸”的原则,以适应寒露的气候特征。特别要注意少吃辛辣、刺激的食物。
医院副院长李健东
辣椒辛味性热,具有很大的“发散”作用,过多食用,容易“耗气”,因此辣的食物吃多了,反而会觉得浑身无力,容易疲倦,寒露之际,身体最需要的是养阴补精,最忌的是阳气泄露,吃辣过多,容易使得阴津损失且让虚火伤身。这个时候,可适当多食甘、淡、滋润食品:既可补脾胃,又能养肺润肠,可防治咽干口燥等症。水果可选择梨、柿子、香蕉等;蔬菜可选择胡萝卜、冬瓜、藕、银耳等及豆类、菌类、海带、紫菜等。
医院副院长李健东
早餐应吃温食,最好喝热粥,而粳米,糯米均有极好的健脾胃,补中气的作用,像甘蔗粥,玉竹粥,沙参粥,生地粥,黄精粥等,都是很好的选择。中医师推荐,可以煮一道温中益气、滋补津液的地黄母鸡汤。
地黄母鸡汤
材料:母鸡一只、生地黄50克、龙眼肉30克、大枣5枚、葱、姜等调料各适量。
将母鸡焯水,然后将生地黄、鸡肉、以及龙眼肉、大枣都放入砂锅中,大火煮开后,文火慢炖约半个小时,调味后即可享用。这道汤对有秋燥秋乏、汗多、夜尿增多的人群,都比较适合。
医院副院长李健东
炖鸡汤是美食,一般补气多用黄芪炖鸡,考虑到秋燥秋乏的时令性,所以加用地黄以生津润燥,龙眼养血入心,配合母鸡提振元气,温阳生津,正可治疗凉燥,振奋精神,亦可缓解秋乏,随着气温的下降,老年人夜尿增加,龙眼有温固下元,改善夜尿频多的功效,也可加入女贞子,金樱子以加强缩尿效果。烤香蕉
材料:香蕉两根、橙汁、蜂蜜适量
秋燥容易导致便秘,普通人群还可以煎香蕉,刷上橙汁蜂蜜,作为缓解便秘的点心。如果家里有条件,加入朗姆酒和黄油,口感更好。
医院副院长李健东
秋燥袭肺,移热大肠,容易引发便秘,便血,痔疮,肛裂等,香蕉性寒味甘,能清热解毒,清肺止咳,润肠通便,也可辅助治疗顽固性干咳。“白露身不露,寒露脚不露。”这句谚语提醒大家:寒露节气一过,应注重足部保暖。还可以经常按摩足部穴位:太溪穴。
医院副院长李健东太溪穴在内踝骨向后凹陷的位置,为肾经原穴,能滋阴降火,又能培阳补肾,可谓补肾的一个要穴,无论是肾阳虚导致的怕冷,四肢冰凉,头晕,还是肾阴虚导致的慢性咽炎,心烦,失眠,牙痛等都能通过太溪穴来治疗。如果您觉得肾虚,在分不清是肾阳虚还是肾阴虚,不知道该吃什么药的情况下,按摩这个穴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。
版权声明:版权归潮州市广播电视台所有。未经许可,严禁擅自转载、复制、改编本台作品,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。部分图片来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。◆◆◆◆◆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