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着丰收的红枣,枣农一筹莫展。
张红红摄
万镇,居神木县最南端,地处秦晋大峡谷中游,拥有6万余亩红枣经济林,正常年份出产红枣多万斤,是名副其实的“红枣之乡”。
每年10月,是红枣成熟之际,沟沟峁峁、崖洼山梁,到处都是红彤彤的,蓝天、白云、红枣、黄土地,构成一幅极美的画卷。10月5日至7日,记者来到万镇,微距离观察了红枣这一传统产业。
丰产遭遇低价袭击
每年9月底至10月初是红枣最为关键的成熟期,其间,红枣一遇雨水就裂果,随后腐烂。年以来,连续四年,秋雨“淋”红枣,导致大幅减产甚至绝收。
“今秋下过几场雨,有一点影响,但没什么大碍,今年的红枣是丰收了!”万镇高家川村的村民们对记者说,这也是记者身在枣林中的亲眼所见,今年的红枣在产量上确实是一个丰收年。
10月1日,设在高家川村的民生枣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始以每斤8毛钱收购鲜枣,但这个价格没维持几天便开始一路下跌。“在我手上,鲜枣还没低过每斤5毛钱这个价!”今年61岁的张东生说。记者也了解到,今年鲜枣价格已跌至包产到户30多年以来的最低值。
10月6日一大早,记者来到民生枣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时,鲜枣收购价为每斤5毛钱,但因红枣加工处理能力所限,合作社已经暂停收购鲜枣。价格太低又暂停收购,拉着鲜枣来合作社卖枣的张润生、高根则等枣农便和收枣老板吵了起来。
枣农积极性受重挫
年以来,连年的自然灾害确实动摇了枣农对发展红枣产业的信心,但勤劳的枣农还是每年都抱着“侥幸心理”,坚信祖祖辈辈的产业不至于过不了日子,但30多年来的最低价格,似乎彻底伤透了枣农的心。
“明年,贵贱不干了!”常对生不仅管理着自家的枣树,还管理着别人家的不少枣树,他家能收获红枣5万多斤。“今年我家能打6万多斤,明年我也不干这么多了!”高家川村最能吃苦、最勤劳的张润生极其沮丧地说。“再卖一两百块钱,弄个去神木的路费盘缠,剩余的红枣就送人不打了!”常年在神木县城打工的高毛耀无奈地说。
今年42岁的万镇云家畔村一名姓云的村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:他把老家的枣树送给别人,自己常年在神木县城蹬三轮打工,一年有3万元至6万元的收入,“这比种植红枣强多了,还保险!”
无独有偶,今年开春之时,高继军等不少枣农还砍掉了不少枣树,期待能够:砍掉枣树、减少产量、提高品质、卖个好价。尽管砍掉枣树还不是大面积。
红枣企业销售欠佳
今年6月,国家统计局榆林调查队一份调查显示,1—6月份,榆林红枣企业销售不佳,佳县、清涧等县3家红枣企业销售量不同程度下降,其中,佳县佳宝公司是佳县4家有机红枣企业之一,销售量下降10%左右;清涧人和仙公司是清涧县3家规模较大的红枣企业之一,销售量下降20%左右;清涧腾盛合作社属中等规模,销售量仅为去年的五分之一左右。
当下,收购鲜枣主要是通过熏蒸等加工程序,制作成一种能够长时间保存的“熏枣”。针对鲜枣过低的收购价,记者采访了民生枣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高书,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:二斤鲜枣出一斤熏枣,加上人工、燃料、纸箱等成本,一斤成品熏枣成本超过2元,而目前市场上的熏枣售价还不到3元,“我们的利润也很低!”
枣农无奈路在何方
面对滞销的市场、低迷的价格,枣农显得无能为力。最近几天,记者的
本文编辑:佚名
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://www.longyanroua.com/hxcf/9411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