野史中一则关于忌口的故事流传甚广:明太祖朱元璋当了皇帝以后,便加紧残害开国功臣,元帅徐达患了“发背”(背痈,亦即数个疖子融合成一处疼痛斑块),最忌吃鹅肉。因鹅为发物,易动火发疮。朱元璋别有用心地赐徐肥鹅一只。徐达明知其恶意,但又不敢违君之命,只好当场吃下。不久,徐达“发背”扩散而亡。虽然可信度不高,但是该传说颇有受众,甚至连吴晗这样的明史专家都将此事言之凿凿的写入《朱元璋传》中,可见“忌口”与"发物"这两个概念多么深入人心。《伤寒杂病论》“禽兽虫鱼禁忌并治第二十四”及“果实菜谷禁忌第二十五”亦为现存最早的食忌专篇;唐代的《食疗本草》最早的食疗专著,合食宜、食忌、食方于一书,是唐以前食物禁忌集大成;《千金食治》是第一篇食疗专篇,汇集了大量忌口、食禁的内容,根据五行理论以及医疗实践总结不同季节的五味损益和饮食禁忌;《本草纲目》全面系统整理了历代医书记载的五味宜忌、药食禁忌、妊娠饮食禁忌和其他饮食禁忌,极其详尽、齐全地列出各种可食性动植物的食用禁忌,及饮食的相反相克。《饮膳正要》较详尽地论述了妊娠食忌、乳母食忌、服药食忌。《饮食须知》是第一部饮食禁忌的专著,介绍了余种食物相反相忌。
中医认为,五味忌口对维持人体阴阳平衡有重要作用。如过食甘味食物容易助湿生痰,过食辛味食物容易助火散气,过食咸味食物容易固水肿胀。这些副作用在生活中较为常见,也被大家所接受。我们要结合不同季节、不同地域、不同年龄和性别、不同体质科学忌口。比如春季多湿,忌油腻辛辣,以免内生火热,宜清淡蔬菜和豆类,以培养脾气;夏季热邪挟湿,忌油腻、生冷之类,宜甘寒、清淡为主;长夏热盛,忌食滋润、温补之品,防脾之运化受阻,使湿困脾胃;秋季燥易伤肺,忌食辛,辛味发散,大补之品,多食更易助燥伤肺,宜多食滋阴润肺之品,如梨、芝麻、蜂蜜、甘蔗等;冬季寒邪盛,忌食寒凉之品,以防伤阳,宜适量温热性食物。如脾胃虚寒的患者则应忌食生冷黏滑的食物,脾胃湿热的患者则应避免多食油腻、烧烤、煎炸的食物,阴虚的患者则尽量少吃一些热性的食物如龙眼肉、榴莲等,阳虚的患者少喝冷饮、少吃冰西瓜,而对于阳亢的患者多吃一些西瓜、梨则未尝不可。
总之,从养生、治疗与康复的角度考虑,都应当进行适当的忌口。忌口应随病机变化而随机辨证施用,因病、因人、因时而异,不可生搬硬套的盲目施用。要在医生指导下忌口,自己不能偏食,不可自以为是,更不能道听途说或带迷信色彩。
西安禾生堂中医诊所
本文编辑:佚名
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://www.longyanroua.com/hxcf/845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