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 龙眼肉 > 龙眼肉各家论述 > 正文 > 正文

秋分养生

  • 来源:本站原创
  • 时间:2021/11/12 16:20:32

滋润堂二十四节气养生

——秋分

历书记载∶"斗指己为秋分,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,又适当秋之半,故名也",即秋分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点,而且此时阳光几乎直射赤道,昼夜时间的长短再次相等,人们在养生中也应本着阴阳平衡的规律,使机体保待"阴平阳秘",故秋分养生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调节。

起居养生

QIJUYANGSHENG

《黄帝内经》日∶"秋三月,此谓容平。天气以急,地气以明,早卧早起,与鸡俱兴……"秋分以后,人们应当顺应自然的变化,早睡早起,这既有助于收敛神气,又有助于清肃肺气。秋分以后昼夜温差变化大,我们应及时根据气温的变化增减衣物,防止寒邪入侵。此外,皮肤油脂的分泌量会随着秋分以后气温的下降有所减少,容易出现皮肤紧绷、干燥或脱皮,这时就要注意对皮肤的保养。例如减少洗脸的次数,使用温水洗脸,选择清洁效果适中的洗面产品,适当涂抹适合的护肤品等。

饮食养生

YINSHYANGSHENG

进入秋分以后,气温迅速下降,寒凉渐重,凉气与干燥结合,形成凉燥,因此在饮食上应注意滋阴生津,润肺养肺。可适当选择秋梨、萝卜、百合、银耳、鸭子、蜂蜜、莲藕等果蔬食用,尽量避免或减少姜、韭菜、辣椒等辛味发散的食物,以免耗伤津液。秋分过后,\"丹桂飘香,蟹肥菊黄\",此时正是吃螃蟹的好时节。螃蟹具有清热解毒、补骨添髓的功效,在此时令食用,可滋阴散血、缓解秋燥。蟹肉性寒,食用时须蘸食葱、生姜等调味品,以免引起脾胃不适。

因情志养生

QINGZHIYANGSHENG

秋分时节,天气逐渐转凉,自然万物慢慢凋零,使人容易触景生情,产生\"悲秋\"的伤感。因此,我们要注意精神情志的调养。日常生活中应保持宁而不躁,敛而不泄,清而不浊,神气内敛,做到清静养神,神志安宁,以缓和秋天的肃杀之气,适应秋天的容平之气。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,不妨外出游玩,登高远眺,饱览风景,可使人心旷神怡,身心愉悦,一扫愁闷。

运动养生

YUNDONGYANGSHENG

秋分应当收敛神气,此时的运动不宜过于强烈,人们可以选择轻松和缓、活动量小的项目。这样既不会因出汗多损耗元气,又可以舒展筋骨,提高身体素质。一些体质较好的人可以选择慢跑、登山等户外活动,以利于开宣肺气,促进血液运行。同时可以结合八段锦、太极拳、散步等这些比较平和的运动,动静结合、平心静气。

保健方法

HEALTHCAREMETHOD

●叩齿咽津

扣齿咽津是传统的养生功法,可以使真气流通周身百节,润泽五脏六腑,健脾补肾,强骨健脑。

《仙术秘库》提到∶"津液者吾身之精气,聚而成液,辅助五脏之机能,滋润六腑之作用者也。人无津液则五脏停其机能,六腑失其作用,气绝精尽而至于死,犹如水无源则流涸,灯无油则火灭也。"因此,在凉燥渐盛的秋分时节,叩齿咽津不仅可以缓解秋燥的不适,还能对身体大有裨益。

操作方法∶早晨醒来后,先不说活,心静神凝,全身放松,口唇微闭,闭目,使上下牙齿有节奏的互相叩击,铿锵有声,次数不限。叩齿的顺序为先左侧上下牙齿叩击,再右侧上下齿叩击,最后上下门齿叩击。刚开始锻炼时,可轻叩20次左右,随着锻炼的不断进展,可逐渐增加叩齿的次数和力度,一般以36次为佳。叩齿后,缓慢咽下口中的津液。随后,用舌在腔内贴着上下牙床、牙面顺时针、逆时针搅动,用力要柔和自然,先上后下,待口中津生时,作漱口状5~6次,口中津满时,分作三口咽下,此时心意应贯注小腹丹田,则津液随意识而降至丹田。

保健方法

HEALTHCAREMETHOD

●拍打肺经:秋季可以拍打手太阴肺经,以促进肺气的宣发肃降。

操作方法∶取坐位,左手自然下垂,掌心向上,右手握空拳,拍打左臂前区至拇指指端,力度适中,双手交替进行,每次可拍打10-15分钟。

●按摩太渊穴:位于腕部,腕掌侧横纹桡侧,桡动脉的桡侧凹陷中。太渊穴是手太阴肺经的原穴,对于肺气虚引起的咳嗽、少气、喘憋具有重要作用。操作方法∶取正坐位,伸臂仰掌,用拇指指腹点揉太渊穴,直至穴位处有酸胀感,每次3分钟,可预防肺部疾病,注意按摩要避开动脉。

●按摩三阴交穴:位于小腿内侧,内踝尖上3寸,胫骨内侧缘后际。三阴交是肝、脾、肾三阴经的交会穴,可以调和脾胃,补养肝肾。

操作方法∶取坐位,用拇指指腹揉按三阴交穴,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,左右可同时按摩或者交替进行,每次3分钟。

●按摩照海穴:在踝区,内踝高点正下凹陷中。照海穴是足少阴肾经的穴位,此穴具有滋肾阴、清虚热的功效,常用来治疗慢性咽喉炎、扁桃体炎等。

操作方法∶取坐位,用拇指指腹按压照海穴,以局部有酸、麻、胀感为度,可两侧交替进行,每次3分钟。

食疗养生

THERAPEUTICREGIMEN

●黄芪当归粥

食材∶生黄芪30克、当归15克、龙眼肉12克、红枣6枚、粳米60克。

制作∶先用温水将生黄芪、当归浸泡,龙眼肉用清水洗净,然后装入纱布袋中,与红枣、梗米放入锅中加水毫升左右,以文火煮至粥熟,即可食用。用法∶每日早、晚空腹温热服食。

功效∶益气补血调经、养心安神。

应用∶气血亏虚所致的月经不调、月经后期、经行腹痛、经闭不行、头晕乏力、心悸失眠、视物模糊、面色无华、手足麻木、拘急挛缩、屈伸不利等。

注意∶食欲不振、脘腹胀痛、便溏泄泻、舌苔厚腻者,不宜服。

●芝麻栗子粥

食材∶黑芝麻30克、去壳栗子30克、粳米60克。制作∶先将黑芝麻、栗子洗干净,与粳米一起放入沙锅加清水毫升,文火煮30分钟,粥熟时即可食用。

用法∶每日早、晚空腹温热服食。功效∶滋肾阴、养肝血、乌须发。

应用∶肝肾阴血亏虚所致的形瘦体弱、头昏眼花、视物模糊、耳鸣目眩、须发早白、腰膝酸软、肢体麻木、皮肤干燥、瘙痒脱屑、肠燥便秘等。

注意∶常便溏腹泻者不宜食。

●归芪鳝鱼羹

食材∶当归12克、生黄芪30克、枸杞子15克、鳝鱼肉克、料酒、酱油、生姜、细葱、昧精、精盐各适量。制作∶将鳝鱼肉洗干净,切成细丝;当归、生黄芪、枸杞用清水洗净,用纱布袋装好;生姜、细葱洗净切碎,将炒锅置武火上,放入鳝鱼肉、药袋、清汤、料酒、精盐、姜、葱烧开,撤去浮沫,改用文火熬熟,捞出药袋不用,调入味精即成。

用法∶佐餐食用,适量。功效∶益气养血补肾。

应用∶气血两虚、肝肾亏虚所致的神疲气短、形体消瘦、面色萎黄、头晕眼花、心悸失眠、食欲不振以及妇女月经量少、颜色浅淡、经闭不行等。

●猪肉黑豆汤

食材∶瘦猪肉克、太子参15克、龙眼肉15克、黑豆30克、浮小麦30克、精盐、味精各适量。

制作∶将猪肉洗干净,切成小块;浮小麦、龙眼肉、太子参洗净用细纱布袋包好扎紧。将猪肉与黑豆、浮小麦、龙眼肉药袋同入沙锅,加水适量,先用武火烧沸,后改文火煨炖,待肉熟豆烂后加入精盐、味精调味,除去药袋,饮汤食肉和豆。用法∶佐餐食用,适量。功效∶滋阴益气、养心敛汗。

应用∶阴虚、气阴两虚所致的形体消瘦、皮肤干燥、自汗盗汗、神疲乏力、心烦气短、口渴多饮、唇舌干燥等
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


本文编辑:佚名
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 http://www.longyanroua.com/gjls/9527.html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
  • 热点文章

    •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
    • 没有热点文章
    推荐文章

    •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
    • 没有推荐文章

    Copyright © 2012-2020 龙眼肉版权所有



    现在时间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