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0高龄老中医托我整理他一生行医的实用方剂
中医实用方剂大全
(内科)
感冒
一.预防流感
1.板蓝根18克,水煎,连服3天。
2.贯众9克,水煎服,连服3天。
3.葱白3根,连服3天。
4.葱白榨取汁,滴入鼻孔,每日1次,每次2—3滴。
5.米醋熏消毒,先关闭门窗,用小火加热醋,使其蒸气弥漫空间,每10立方米空间用醋50—克,加水1倍,每日1次。
二.预防感冒
1.感冒流行时,每日吃大蒜头,也可用10%大蒜汁滴入鼻孔内,每日1次,每次2~3滴,连用2天。
2.白萝卜适量,削皮切细丝,加盐少许,拌匀,挤出汁液,随意服用。
3.葱白克,大蒜克,加水克,煎汤每次一杯,每日饮3次。
三.流感
1.大青叶30克,水煎2次,浓缩至毫升,每10毫升内含生药3克,15岁以上每次服50~毫升;15岁以下每次服30至50毫升:10岁以下用量酌减。均每日服8次,每3小时1次,连服5~7天。
2.鲜鱼腥草60克,绞汁冲蜂蜜服,饮3~4次。
3.佛耳草9克,水煎,连服2剂。
4.苦瓜,取瓜瓤煮熟服。
5.甜菜1把,水煎服,其渣挤干,捣烂敷于太阳穴处。
6.白杨树皮克,水煎,每天当茶喝。
7.阴干黄皮树叶6~9克,水两碗煎至1碗,顿服。
8.生姜片30克,青大蒜头片20克,红糖50克,水毫升,将药放小锅内煎熬约半小时,剩下毫升,睡前1次服下,连服3~6次。
9.绿豆15克(捣烂),茶叶9克,水1碗,将2味煎沸后再煎10分钟去渣,加糖30克,1次服用。
10.将生石膏捣烂放入搪瓷器皿或新药锅内,加水毫升煎至50毫升左右,共煎4次,每次煎煮时间不得少于1小时,药液可以加糖。用量:l岁以上每天用克,1岁以下每天用克。
11.浮萍9克,研为细未,白糖开水冲服。
四.感冒
1.青蒿60克,煎汁一碗,1日分2次服。
2.半边莲若干,洗净焙干研细未,每次服3克,冷开水调服。
3.马鞭草一把,剪细,水煎服。
4.冬青叶1把,捣烂,开水冲服。
5.干白莱根1块,水煎,加糖30克,顿服。
6.萝卜1个,生姜1块,葱1把,同捣烂,炒热后用酒调烹,青布包裹,微熨疼处,冷则再换。本方适用于感冒头痛患者。
7.生莱菔子3克,研未,加酒少许和葱温服。
8.黄花菜1大把,水煎服。
9.椿树皮1把,水煎服。
10.丝瓜根(俗名天萝根)克,水煎服。本方适用于产后感冒。
11.石莲子克,去壳炒黄研未,密封,备用。成人每服1.5~2.5克,l日3次,开水或姜汤送服,小儿酌减。
12.葱白2根,煎汤热服,取透汗即愈。
13.生姜3片,冰糖30克,水煎热服,汗出即愈。
14.芝麻30克,茶叶6克,混合一起生食。食完饮热姜汤1碗,盖被取汗即愈。
15.苏叶9克,煎汤热服1碗,盖被见汗即愈。本方适用于秋冬感冒,恶寒发汗者。,
16.荸荠适量,将荸荠洗净去皮,捣烂后以纱布挤汁,以汁漱喉,徐徐咽下。每日数次,可连续用。此方适于感冒兼有咽喉疼痛症状者。
17.谷子30克,炒黄,煎汤顿服,盖披取微汗。此方适于产后感冒。
18.白芥子15克,鸡蛋清适量。将白芥子研未,调蛋清敷脚心。
19.白酒25克,白糖10克,鸡蛋1个。先将酒在锅里熬几分钟,打入鸡蛋,加入自糖,用开冲淡后服用。此方适于恶寒感冒者。
20.荔枝肉30克,黄酒适量,用酒将荔枝肉温煮,趁热顿服。此方适于气虚者感冒。
21.鲜鸡蛋2个,白糖15克,香油数滴,将以上各味搅拌均匀,1次服完。此方适于感冒咽喉疼痛者。
22.白茅根30克,绿豆1把,水煎成浓汁,加白糖30克。分2次服用。
23.苏叶3克,茶叶3克炒,盐6克炒红,共研未,开水冲服。此方适于外感声哑。
24.鸡蛋1枚,冰糖30克,将鸡蛋打开,混合冰糖,临睡前开水冲服,取微汗。
24.乌梅10个,大枣20个,捣和,人蜜为丸,含咽汁甚效。此方适于伤寒热病后,口干,咽疼,喜睡者。
25.生姜6克,葱白2根,煎服,日服2次。此方适于感受风寒咳嗽甚者。
26.淡豆豉半合,葱白1把。将葱白、豆豉泡汤服,取汗即愈,此方适于感冒初起。
27.黑豆(炒深黄色)1合,为未,分2次滚黄酒冲服。
28.棉花子1撮,炒黄捣破,黄酒煮滚去子,饮1大盅,即时汗出。
29.大梨1个(去皮,捣烂,生绢滤汁),生姜(指头大1块,捣烂滤汁)和一处,童便半酒盅,重汤顿滚侯温服。
30.绿豆粉克,炒热,鸡蛋清调和作饼,贴胸部,此方适于感胃高热不退。
31.红葡萄酒1杯放在火上加热,然后加入鸡蛋1只,用筷子稍加搅动趁热食之。
32.盐15克,生姜20克,将生姜捣烂与盐同炒热,然后用布包好敷额部。此方适于感冒头痛甚者。
咳嗽
一.咳嗽
1.向日葵花(去子)1~2朵,加冰糖饨服。
2.隔年陈向日葵茎,水煎服,治老年咳嗽。
3.生白矾30克,为未,醋调匀,敷两足心。
4.生大蒜头10个(打碎),醋克,红糖60克。将蒜侵入醋中,入红糖,浸7天,滤去渣,每次开水冲服半匙,1日3次。
5.大蒜60克,水煎服,治咳嗽痰多。
6.大蒜2瓣,煮熟内服,1日3次,治小儿慢性支气管炎。
7.枫树嫩芽,加水3碗,煎至1碗,治慢性支气管炎。
8.批把叶(去毛,蜜炙)10~15克,水煎以茶为引送服。
9.百部30克,水煎代茶饮,治肺寒咳喘。
10.天竺子15克,水煎服。
11.经霜白萝卜适量,水煎代茶饮。
12.萝卜子10克,水煎服,治咳嗽多痰吐脓血。
13.萝卜汁1杯,加姜汁3滴,和匀炖服。
14.白前,焙干,研细未,每日用开水送服6克。
15.白前15克,水煎服,治产后久咳。
16.款冬花10克,冰糖15克,加水适量,煎至味出,趁温1次顿服。
17.生橄榄4枚(打碎),冰糖15克,加水适量,煎至味出,趁温1次顿服。
18.鲜姜60克,红糖30克(炒焦),将姜放在红糖中加水煮沸10分钟,去姜温服。
19.生姜油炸,酌量食服,治支气管炎咳嗽。
20.梨一个去核,内酥蜜,面裹,烧令熟,食之。
21.干姜90克,猪肾2枚,水1升,煮半升,稍服取汗。
22.荞麦面和鸡蛋清和成团搽胸部,治胸肺胀满,咳嗽不安。
二.寒咳
1.威灵仙适量,水煎鸡蛋吃。
2.胡椒10粒为未,撒在伤湿止痛膏上,贴背心。
3.麻黄3克为未,撒在伤湿止痛膏上贴肺俞穴。
4.生姜15克,红枣30克,红糖30克,水3碗,煎服,服后汗出为度。治伤风咳嗽。
5.核桃连皮捣烂,加冰糖少许,开水冲人蒸服,数次极效。
三.热咳
1.嫩桑叶60克,水煎服。
2.蜒袖(即鼻涕虫)若干条,放瓦上煅存性,研未,每用1—3克,加姜汁1茶匙调服。该方适宜于热痰涌塞喉间的咳嗽。
3.豆腐皮、冰糖不拘量,煮熟吃,用于妊娠热咳嗽。
4.每日早晨喝盐水1杯,病势不至久延。
5.柿饼若干煎水服。
6.蒲公英60克,猪肉90克,煮熟食之。
四.干咳、燥咳
1.白木槿花10克,水煎加白糖冲服。
2.百合60克,红糖30克,水煎服,亦可治支气管炎。
3.川贝未6克,柿饼1个。柿饼挖开去核,入贝母未卜蒸熟,1次服,1日2次。
4.芝麻克,白糖30克,炒食。
5.川贝未3克,大梨1个,冰糖未10克,梨去核,将贝母未,冰糖纳入,封口,纸裹,偎熟,内服。
五.久咳
1.生姜半合,蜜1匙,煎令温服,如此3服立效。
2.白前捣为未,温酒调下6克。
3.猪肾2枚,入椒47粒,水煎淡食。
4.酸醋和水煮鲤鱼不用盐,送饮食。
5.香油30克,羊肝60克,共炒熟。入少许盐内服。
6.童便浸鸡蛋二十余日,用冰糖水煮食。
7.南瓜藤液(将瓜藤剪去头,插入瓶内经1夜,藤浓流入瓶中,每日取液)开水冲服。
8.黑木耳10克,冰糖10克,开水炖服。
9.柚子种子20粒,加冰糖适量,水1大茶杯煎服,1日2~3次。
10.酸枣仁若干,研细未,每服6克,开水送下。
11.马齿笕汁半茶杯,白蜜30克,开水冲服。
12.仙鹤草,每次10克,每日2次,泡开水服。
13.槐蕾3克(炒黄,蒸5.6次),开水冲服,每日2次。
14.冬青叶10克,加红糖少许,水煎服。
15.梧桐子15克(炒半生半熟),捣碎水煎服。
16.陈芦花10克,冰糖适量,水煎温服。
17.骨碎补10克,蜜炙水煎代茶饮。
18.款冬花若干,研未,包薄纸如香烟伏,用火点燃吸入。
19.丝瓜1条(烧存性),研细未,枣肉为丸,早晚用好酒送服10克。
20.丝瓜子若干,焙存性,研细,每服10克。
21.煅海浮石克(研细)白糖克,和匀,每次用开水冲服1汤匙,每日3次。
22.鱼腥草30克,鸭蛋或鸡蛋1只,先用水煎鱼腥草,去渣后再煎鸡、鸭蛋,稍后,去蛋壳再煎,1次服,每日1次。
23.京杏仁10克,冰糖10克,杏仁去尖,捣泥,分3次加冰糖3克开水冲服。
六.喘咳
1.萝卜子(炒),杏仁(去皮尖,炒),等分蒸为丸,如麻子大,每服数丸,每日2次。
2.杏仁克,核桃克(去壳),共捣为泥,贮罐内,每早晚各服10克,空心下。
3.皂角(去皮),杆为未,以蜜丸如梧桐子大,枣膏和汤服1丸,日三夜一服。
4.桔梗45克,捣为未,用童便半升,煎取四合,去渣温服。
5.蝙蝠1个去翅足,烧令焦为未,米饮调下。
6.粟壳去筋膜,蜜炙为未,蜜汤下。
7.乌母鸡1只,好陈醋3~4斤,鸡去毛及内脏,切碎以醋煮熟,分3—5顿热吃,病轻者1只即可,重者2~3只。
七.支气管炎
1.白芥子30克,每次6克,每日2次,水煎服。
2.百合10克,梨1个,白糖15克,混蒸2小时,冷后顿服。
3.癞蛤蟆2~3只,剥去皮,除去头、足、肠杂,煮粥吃,可连吃5天。
4.卷柏20克,猪肺1具,2味饨服。
5.白胡椒数粒,梨1个,梨去核,将胡椒放梨内,水煎服。
6.公鸡脑子1个,元酒冲服。
八.咳嗽音哑
1.玉蝴蝶3克,鸡蛋1个,玉蝴蝶煎汤,早晨空腹冲蛋吃。
2.丝瓜络20—30克,水煎服,适用于燥热、痰热咳嗽失音。
3.胖大海10克,开水泡透后服。
4.公鸡心7个,焙黄研面分7包,第一次服一包,第二三次均服3包,热黄酒冲服,服药后发汗,不愈连服。
5.艾尖叶7个,鸡蛋1个,炒食。
九.肺肾虚咳嗽
1.胎盘1个,漂洗干净,炖服。
2.陈海蜇(洗去盐味),冰糖拌蒸食,极效。
3.蚱蜢(俗名草猛),去头足,焙干研未,每服6克,1日2次。
4.五味子半斤,放人瓦器内,加水煮沸半小时,待药汁凉透,放入鸡蛋10个,放阴湿处浸泡7天,每早晨吃1个。(注:该方治支气管炎,入冬遇冷风即发的,伏天在未发病时用之更好)
哮喘
一.哮喘
1.小猪睾丸2个,烧存性,黄酒冲服。
2.鳖蛋三个,用烧酒炖熟,调冰糖少许服。轻症连服2次,重症连服3次。
3.鲫鱼3条,去肠杂,放瓦上焙干研未。每用3~5克,早晚或饭后以酒冲服。
4.白果肉10个,捣烂,开水冲服,每日1次。
5.蚯蚓若干,晒干,为未,每服10克,水煎。或将蚯蚓研未,每服3~5克,冲酒服。
6.无花果,捣汁半杯,用开水冲服,每日1次。
7.乌贼骨,洗净在瓦上焙枯,研成细粉。成人每日服15克,分2次服,患儿每日6克,加红糖拌匀,开水送服。
8.鹅卵石30克,以熏醋浸1夜后晒干,用炭火煅透,去火气研细未,1日2次,每服3~5克,温开水送下。
9.五味子15克,水煎服。
10.鲜白芥子,研细未,取少许,蜜调或水调,摊布上,贴背部肺俞穴,3小时后揭去。
11.丝瓜藤(霜打过)克,水3碗,煎1碗,早晚2服,自愈。
二.痰喘
1.僵蚕7条,焙黄研未,1日分数次米汤送下。
2.霜桑叶30克,煎汤代茶饮。
三.寒喘
1.鲜艾叶克,和水捣烂,绞汁服。
四.热喘
1.桑白皮15克,水煎服。
2.桑树根60克,洗净水煎服,l日1剂。
五.虚喘
1.胎盘1个,洗净,煮熟,连汤分数次服。或将胎盘焙干研未,每服10克,温开水送下。
2.女贞子(叩腊树子,又名冬青子)克,蒸晒人数次后,研未,每晨用温开水送服15克。
六.老年哮喘
1.黑芝麻克(炒)、生姜(捣汁去渣)、白蜜(蒸熟)、冰糖各克(捣碎蒸溶与白蜜混合调匀)。将芝麻与姜汁拌匀再炒,冷后再与蜜、糖拌匀,磁瓶收贮,每早晚服1茶匙。
2.荔枝树枝90克,水煎代茶。
3.鸡蛋数个,浸童便中,夏3日,冬5日,取出漂净,日煮1枚食之,久能断根。
4.杏仁30克,冰糖30克,木煎服。
5.萝卜子炒研为未,蜜丸如梧桐子大,每服30丸,每日2次。
七.小儿哮喘
1.芝麻秸(切断),放瓦上烧存性研未,以淡豆腐蘸食。
2.苦竹沥1怀加温后频服。
3.针刺中指四缝穴治疗支气管哮喘。三棱针直刺1分,见淡黄色或清水样粘液为准,必要时可济压一下。用纱布包,忌盐5天,5次为1疗程。最多不过2个疗程即愈。
肺痈
一.肺痈初起
1.紫皮蒜1头,去皮捣烂,加醋克,用砂锅煎熬,饭后1次服完。
2.侧耳根(即鱼腥草)克,鸭蛋4个,花椒1克,将侧耳根切细,与鸭蛋、花椒混合,用猪油煎好成块,煮汤服,连服20—30天。
二.肺痈
1.鲜竹叶若干,绞汁、杯饮服。
2.青杨树叶0克,煮熟,煮至量约两碗许,分次慢慢服。
3.车前草若干,绞汁,每日3次,每服1茶怀。
4.鲜荷叶1张,水煎服,l日之次。
5.白及30克,焙干为未,调入鸣蛋内,以香油煎食,不加盐,1剂分3日服,连服3剂。
6.蜂房1个,白蜜适量。在蜂房口内灌上白蜜,再入砂锅内,将蜂房和蜜炒黄色,为未,每服10克,白水送下。
7.地骨皮60—l20克,猪蹄1只,共煮,酌量温食。
8.鱼腥草30~60克,水煎服。
9.金荞麦30克,隔水炖汁服。
10.陈芥菜卤,日服数小匙,白汤下。
三.肺痈咳吐脓血
1.萝卜子1合,研细,煎服。
2.苦莱(即败酱草),洗净,每日生食5~6根,早晨、空腹嚼服。
3.大瓜篓1个,用黄泥包上,放在木柴火上,烧至里外干为止,去泥碾成细面,每天早晚备6克,酒送下。
胸痛
1.生韭菜或根2克捣汁饮。
2.甘草50克,水煎,分早、中、晚3次服用。
3.酸枣根20克,水煎服。
4.蒲葵叶20克,烧灰存性,研成细粉未,分2次服,每隔4小时1次。
5.血余炭9克,研细未内服。
6.伏龙肝3克,研细未,冷痛用白酒送下,热痛用开水送下。
7.治虫积胸痛,熊胆0.3克,温开水吞服。
8.治胸闷气痛,桃仁7枚,去皮尖,研细未吞服。
9.治胸心结块疼痛,六神曲9克研细未,用热水送下。
10.田七未,每次1.5—3克,每日3次,开水送下。
11.生山揸,水煎,每次15~30克服。
12.元胡10克,水煎服。或微火上炒令香,为细未,每服6克,治心气痛。
13.酸枣根水煎6~7佛,温服。
14.刘寄奴穗为未,每服9克,白酒送下。
15.硫黄30克,与红皮葱1根,共捣为泥,用净白布包好扎住,敷在最痛处即能止痛。痛止后揭起布(时不可久)视敷处,如起葡萄伏之水泡,用消毒钢针将水泡刺破,撒布消炎粉即愈。
16.胡椒14粒,绿豆21粒,同研,白汤调服即止。
17.桑耳烧存性,热酒服6克。
18.陈仓米烧灰,和蜜服之。
19.晚蚕沙30克,滚汤泡过,滤取清水,饮之即上。
20.伏龙肝未1匙,热则用温水服。冷则用酒调服。
21.预防心绞痛发作,鱼腥草鲜品根部嚼服,每日9克。
22.治卒然心痛,或经年频发,安息香0.3—1.5克,研未,沸汤服下。
23.生麻油1合服。
24.败笔头3个,烧灰,天落水服效,主治心病不止者。
25.猪心1枚,每岁入胡椒1粒。如20岁,入20粒同盐酒煮食。
26.古钱1个打碎,大核桃3个,同炒热,入醋1碗冲服。
27.釜底黑6克,热童便调下。
28.治急心痛,螺狮壳烧为未,开水下。
29.治心痛,荔枝核7个,烧存性为未,调酒服。
30.治心痛将死,他药不治者。干漆略炒为夫,每服3克,用水至50毫升,同煎至25毫升,次入醋半盏调匀,顿服之。
31.治急气痛,男子妇人心痛,禁了牙关欲死者。用隔年老葱白3—5根,去皮须叶,擂为膏。将病人口斡开,用银铜匙将葱膏送入咽喉中,用香油克灌送膏,油不可少用,但得葱膏下喉中其入即苏。
32.治心痛,黄连克,为未,以水毫升,煮取90毫升,绞去渣,适寒温饮30毫升,每日3次。
33.治卒中恶心病方,苦参90克切细,好醋90毫升,以醋煮苦参,取50毫升,强入顿服,老、小二服。
33.治30年心痛方,桃仁7枚去皮尖,研细,汤水合顿服,酒服亦良。
34.治心疼,饭粒粘白矾未为丸,每服0.9克。
35.治心疼,真麻油50毫升,煎滚,冲入烧酒20毫升,趁热饮之。
36.急心疼效方,山羊血0.3克,烧酒化下。
37.治急心疼,木耳30克,焙干为未,白水送下,3服痊愈。
38.治急心疼,淡豆豉15克,煎汤毫升服。
39.治心气痛,疼痛多年者亦效,野田小蒜(五月五日采)不拘多少,以好醋煮软,顿食立愈。
40.治卒心痛,苦酒60毫升,破鸡子1枚,合搅饮之,好酒亦佳。
41.治卒心痛,蒸大豆,煮之,以囊盛,更番熨心上,冷复易之。
42.治心痛,桂心未(或干姜),温酒服9克,须臾六七服。
43.治心痛,当归未,酒服9克,频服。
44.治卒心痛,盐,先煮3沸汤60毫升,以盐30克,合搅饮之,若无火以作汤,仍可用水盐30毫升服之。
45.治卒心痛,白艾(成熟者)90克,以水毫升,煮取60毫升,去渣顿服之。
心悸
1.白莲肉去皮心,煮食,久之,自愈。
2.珍珠层粉,每次3克,每日2~3次。
3.朱砂3克,装入1个猪心内,加水蒸煮,熟后食用,能医治心跳和失眠。
4.取连心之莲子磨成粉,与同重量的莲藕混合煎汤来吃,连吃数周,即有效,或连续煎吃,以之代茶饮,效果更为卓著。
5.鸡蛋两个,煮熟,取蛋黄,置勺内烤出油(即蛋黄油),加点水饮之,每日1—2次。
6.治心虚惊悸不定,赢瘦。用荆沥3升,以火煎至1升6合,分服四合,日三夜一服。
7.龙眼核克,去黑皮,长流水煮极烂,加大乌枣克去核,捣烂如泥,和丸。每晨淡盐汤下9克,即愈。
8.治心悸、失眠。桂圆肉克,切碎,装人瓷瓶中,加60度白酒的毫升浸泡15~20天。每日服10—20毫升。
9.治血虚心悸,用猪心1个带血破开,放入大枣15克,置碗内加水,蒸熟食之。
10.治心悸、心慌、惊恐不安、心律不齐、心动过速等症。用猪心1个,洗净挖一深孔,入朱砂15克,用线绳捆紧,防止朱砂外溢,然后放人水锅内煮烂,吃肉饮汤,分2次吃完。
不寐
1.灯心草一把,煎汤,睡前代茶饮。
2.治老年心血亏虚,心烦夜不得睡。酸枣仁60克,炒熟,水研绞取汁,下米12克煮粥,空腹食之,即安寐。
3.治大病后,昼夜虚烦不得睡。酸枣仁、榆白皮等分,煎汁温服,则自睡矣,大妙。
4.睡后默数1、2、3、4等数,不久便可入睡。
5.睡前以面包2片,牛乳1杯,调盐食之便能入睡,症重者亦效,
6.白莲米,临睡嚼七枚咽下。
7.治烦热少睡,用小麦作饭,水调食之。
8.治虚烦不眠,大枣14枚,葱白7茎。水升煮1升,顿服。
9.鲜花生叶不拘多少,煎汤服。
10.茯神15克,生鸡子黄1枚。将茯神用怀半水煎取1杯,稍停,兑鸡子黄1枚,搅匀备用。睡前,先以温水洗十分钟,然后将鸡子趁热服下,时间不久即可安眠。
11.胡桃仁适量,红糖适量,捣碎和红糖开水冲服,饭后用。
12.治神经衰弱引起的失眠,以啤酒花(每次约用3克)泡水,当茶饮。
13.治肝火旺盛型的失眠。用碎米荠(鲜)30—60克洗净后再用淘米水冲洗,以水毫升煎取毫升,于下午5时服,渣再用水毫升,煎取80毫升,于睡前服如。3剂为1疗程。
14.珍珠母6克,研细未,每次服0.2克,每晚睡前服。
15.夜交藤60克,加大枣60克,水煎服。
16.龙眼肉15克,鸡蛋1只,先煮龙眼肉,出味后加入鸡蛋,蛋熟后加糖少许服食。
17.五味子6克,泡酒常服。
18.治产妇失眠,凤凰衣3克,水煎服。
19.半夏10克,加糯米30克,水煎服,连服3剂,药后顿觉心中畅快,不但能入睡,且无恶梦惊优。
20.糯稻根60克,水煎,每晚服1大碗。
21.芹菜根60克,水煎服。
22.酸枣仁15克,焙焦为未,顿服,每日1次。
23.治心神不宁,失眠时有惊悸、怔仲、遗精等症。朱砂1克,放人猪心1个内,炖2小时,猪心、朱砂同服。
24.西洋参6克,开水泡在碗里,密盖半小时,空腹饮下,晚上睡前再泡再饮。连服数日。
25.黄花菜30克,水煎服半小时去渣,人冰糖再煎2分钟,待冰糖溶化后,于睡前1小时饮服。或黄花莱炖肉佐膳也有效。
26.鲜橘叶加水煮10分钟后入砂糖搅,可治失眠,如系重症,可多服几次。
27.治虚烦引起的失眠。以睡莲根五钱(鲜品30~60克),水煎去渣,临睡前顿服。
28.治精神衰弱引起的失眠,以生百合6~9克,蜂蜜1~2匙,拌合蒸熟,临睡前适量食用。但在睡前不可吃太饱。
癫狂
1.蚕蜕纸烧灰,酒调服。
2.丝瓜蒂五钱,为未,井水1盏调下,即大吐得睡,不易惊起。
3.郁金克,自矾90克。共为未,面为丸九,滚水下9克,药完病愈。
4.紫河车1具于长流水中冲洗极净,全无臭气,煮烂熟同牛肚俱切碎块,和一处,随便与患人食之最效。
5.甜瓜蒂不拘多少,细研为未。壮年用二分半,15岁以下及老怯者减半。早晨井华水下,食顷含沙糖1块,良久涎如水出,涎尽食粥,1~2日愈。如涎出大多觉困甚省,麝香少许研细,温水调下即上。
6.卧其人著地,以冷水淋其面,须终日为之,自愈。
7.又治发狂无时,披头大叫,欲杀人,不避水火,以苦参研细,蜜丸梧子大,每服10丸,薄荷汤下。
8.用无灰酒2碗,麻油克同煎。用杨枝20条,每搅1~2下,换一次杨枝。煎至油酒如膏,约七分。狂者强灌之,令熟睡,或吐或不吐,觉来即不狂矣。
9.用雄鸣2只煮熟,五味调和作羹,令食之。
癫痫
一.羊痈凤
1.紫河车为未,每五分,冷水调下。
2.甜瓜蒂七个(研细),白矾3克,无根水送下即吐痰,过5日再吃1服。
3.羊蹄根3克(捣),桐油渣1.5克。和匀为丸,冷水送下,吐痰愈。
4.伏龙肝未,水服1小匙,每日3次。
5.猪血调朱沙未服。
6.好松萝茶未克,生研未克,米饮捣为丸,临发日清晨,及常日,各服9克,米汤阴下。
7.橄榄熬膏服。
8.初生儿脐带1节,焙干研细未,多服无碍。
9.小茴香虫32个,瓦上焙干为未,黄酒送下。
10.青麦苗1篮,白糖60克。将青麦苗捣汁取半碗,加糖于锅炖熟,饮之。
11.猪肉克,艾灰克,红糖克。男用雄猪肉,女用雌猪肉。切如指肚大,放入老尿壶内,添水炖熟,连汤带肉,1日食完。再用艾灰红糖冲,慢慢饮服。
12.黄瓜藤30克剪短,入清水3杯,煎取约2杯,分2次服。
13.鳖甲炙黄为末,每服3克,乳汁调下。亦可丸如小豆大,每服1丸,乳下。
14.蜂房大者1枚,水3升,煮令浓以浴,每日3~4次为佳。
15.烧人中黄,以酒服之。
16.麻仁4升,水6升,猛火煮令生牙,去滓,煎取7升,平旦空心服,或发,或不发,或多言语,勿怪之,但人摩手足须定,凡进3剂愈。
17.鸭舌胆矾煅存性为末,每发时用3克,以笔管吹人鼻内,涎出即愈。
18.用皂角不蛀肥者克,去皮弦切碎,以酸浆水1碗浸,春秋三四日,夏一二日,冬七日,揉去滓,将汁入银器或砂锅慢火熬。以槐柳枝搅成膏,取出摊厚纸上,阴干收贮。用时取手掌大1片,以温浆水化在盏内,用竹筒灌入病人鼻孔内,良久涎出为验。欲涎止,将温盐汤饮一两口便止。忌鸡、鱼、生硬、湿面等物。
19.熟附子9克,研细未,用白面粉少许,合面做饼。把饼放在丹田穴上,用艾绒团,灸数次。
20.野蜂幼虫~只,夏秋采集露蜂房,中藏幼虫,开水烫死,晒干取出,芝麻油炸黄,1次服完,年服2~6次。
21.治病狂癫痫。牛虱(水牛身上的,其虱黑如人虱样,但比人虱大些,夏天常在牛尾,冬天则在牛耳。如色赤或白者为牛蜱,有毒不可用。黄牛身上的不得用),照病人年龄每岁用1枚,置碗中研汁,加入好酒适量冲服立效。最少用30枚,重者2次可见效。
22.僵蚕为末,每服1—1.5克,1日3次口服,儿童酌减。
二.凤痰痫疾
1.金灯花根似蒜者1个,以茶清研如浆,正午时以茶调下,即卧。日中良久,吐物。如不吐,再以热茶投之。
2.生白矾30克,细茶15克,为未。炼蜜丸如梧子大,每服50丸,久服自然断根。
3.九节菖蒲,去毛,木臼捣未,以黑猪心(阉割过的猪)一个,批开,砂罐煮汤,调服9克,1日1服。
4.新橄榄切细屑,去实,蘸明矾末服之。愈多服愈妙,至痰自涌出为度,灵效异常。
5.石菖蒲研末,每次3克,每日3次,连服1~2年。
6.二丑,研成细末加蜂蜜制成丸,每丸重3克,每次1丸,每日3次,连服3个月以上。
7.甘遂末,每1.5克,装入胶囊,晨起空腹服,每日1次,连服2~3天。
三.暗凤痫疾
1.用腊月乌鸦1只,盐泥固济,于瓶中煅过。放冷,取出为末,入朱砂末15克。每服3克,酒下,日3服,不过10日愈。
2.蛇黄火煅,醋淬7次,为末,每服酒调6克,数服愈,年深者亦效。
3.干地龙3~6克,水煎服,每日1次,或将地龙与黄豆同煮后食豆粒。
高血脂
1.生山楂30克,沏水代茶饮,常服有效。
2.黑木耳15—30克,洗净炖汤服,此为1日量。
3.白僵蚕粉克,每次服5克,1日2次,温开水调服。2个月为一个疗程。
4.巨胜子(又名亚麻仁)15克,水煎服,1日量。
5.姜黄10克,水煎服,连服1~2周。
6.蒲黄5~10克,水煎服,连服1~2周。
7.月见草5~10克,水煎服,连服1~2周。
8.野菊花30~50克,水煎服,连服1~2周。
9.五味子10~15克,水煎服,连服1~2周。
10.泽泻30克,水煎服,连服1~2周。
11.何首乌20克,水煎服,连服1~2周。
12.花生壳50克,水煎服,连服1~2周。
13.没药5~10克,水煎服,连服1~2周。
14.决明子50克,水煎服,连服1—2周。
15.昆布30克,水煎服,连服1—2周。
16.虎杖20~30克,水煎服,连服l~2周。
17.野蔷薇根30~50克,水煎服,连服l~2周,或焙干为末,每服10克,l日2次。
18.大黄粉,每服0.25克,1日3~4次吞服。
胃烷痛
1.用当归为末,酒调服方寸匕。
2.治卒然胃脘痛,用于姜为末,米饮汤下一钱匕。
3.取鳗鲡鱼淡煮令熟,与患人食之,一二枚小差,饱食愈佳。
4.伏龙肝末煮水服方寸匕,若冷以酒服。
5.取熊胆如豆大,和水服,大效。
6.用鸡卵1枚,打破头,醋之合搅匀,暖过顿服。
7.用东引桃枝一把,切。以酒1升煎取半升,顿服。
8.治卒胃脘痛,用龙胆草克,酒3升,煮1升半顿服。
9.治胃脘痛,短气欲死者,用乌梅27枚,水5升,煮、沸。纳大钱之枚,煮取2.5升强人可1服,赢人可分之再服。
10.取桂心60克(切),以水1升2合,煮取8合,去渣顿服。
11.用苦参90克,酒1升,煮取8合,趁热顿服。
12.治卒胃脘痛,用艾1升,水3升,煮取一升,顿服。
13.以生麻油半合温服。
14.用桃仁7枚,去皮尖熟研,水5合顿服。
15.以郁李仁三七枚,烂嚼。以新汲水下,温汤尤妙。须臾痛止,煎薄盐汤呷之。
16.用山桅子15枚,大者9枚,去皮炒,浓煎姜汁和,顿服立差。
17.用自然铜火煅,醋淬9次,为末。每服醋调0.75克,服之即止。
18.用延胡索炒研为末,酒调服之。
19.用瓜萎1个切碎,以瓦焙干存性,为末。酒调方寸匕服之。
20.用神曲为末,每服6克,空心热酒,或白汤调下,日3服。
21.烧水牛角末,酒调服方寸匕。
22.取石菖蒲一二寸嚼之,热汤或酒下,甚效。
23.用黄荆子炒焦为末,米饮调下一钱匕。
24.以盐置刀头烧红,淬水中服之。
25.细茶煎头醋和服之良。
26.以小蒜酽醋煮,顿服之良。
27.以雄黄60克细研,好醋2升,慢火煎成膏讫,蒸饼丸和梧桐子大。每服7九,姜汤下。
28.以生地黄1味,随人所食多少,捣绞取汁,搜面作馄饨,或冷淘食。忌用盐,久服,能疗一切久近心痛。
29.用高良姜细挫为末,米饮调下一钱匕。
30.以荔枝核于慢火上烧存性,为末,新酒调下1枚。
31.香樟树皮,刮去面上黑黄,用第二层皮,捣碎煎汤服,永不再发。
32.胡椒14粒,绿豆21粒,同研。白汤调服即止。
33.桑耳烧存性,热俩服6克。
34.大马兜铃1个,灯上烧研末,温酒服。
35.陈仓米烧灰,和蜜服之即止。
36.晚蚕沙30克,滚汤泡过,滤取清水服。
37.败笔头3个,烧灰,天落水服。
38.釜底墨6克,热童便调下。
39.剖取带血刺猥心,挂檐下,风干研未,用陈酒或开水冲服。
40.大川穹1个,为末,烧酒服之。
41.老姜末3克,米汤饮之。
42.桃仁(去皮尖)7粒,研碎,水1碗化服。
43.高梁根煎汤温服,甚效、
44.山羊粪7颗,油头发1团,烧灰,酒化服。
45.桑叶捣烂,开水送下。
46.心病危急,老葱头7根(隔年者炒),捣汁灌之,以香油送下,其人即苏。
47.布裹胡椒末安痛处,用熨斗频熨之,令汗出即止。
48.急心痛,木耳(要厚)30克,烧干,研,白酒送下,3服即愈。
49.治痰停心痛,小白螺狮壳洗净,烧存性研末,酒服少许。
50.治蛔虫心痛(痛时口出清水即是),用薏苡根煎浓汁服,虫死俱出。
51.治虫心痛,海嫖蛸1块,以醋磨浓频服。
52.治气痛常发5~10年不愈,小蒜连叶7根,以盐醋煮熟,病时频服,竞可除根,永戒食脚鱼。
53.生芝麻不拘多少预备之,俟痛时亦不必看,随手取来放铜锅内,炒黑为末,以好酒送下。
54.治心胃气痛,花椒6克,捶烂开水泡,吃后服酒立刻好。
55.治心痛作酸,又治水停心中,作声如雷,口眼歪斜,不省人事。胆矾0.3克(为末),温黄酒送下,以吐尽痰为度。
56.治胃气痛不能俯仰,生韭菜或根,洗净捣汁饮之。
57.治胃气痛,生矾研细末,以饭为丸如桐子大,每服二三十丸,白汤送下。
58.治胃气冷痛,白砂糖15克,熬水热服,加生姜1片。
59.淡豆豉五钱,煎汤半茶盅服之。
60.橘皮15克,红枣7枚(去核捣烂),生姜9克,煎服。
61.治胃脘大痛,黑枣3枚,去核,填明矾令满,炭火烧桔存性,研末酒下,被盖暖片时。
62.治胃脘血气痛,红花1大撮,水2盅煎1盅服。
63.治胃火痛,田螺壳烧研水服。
64.治胃气痛妙方,用荆柴子醋炒,研细末,冲酒服,立愈。
65.治血气痛仙方,用韭菜根捣烂敷肚脐,然后以锡壶盛开水,熨于韭菜根之上,令其热气人腹内,以痛止为度,无不应手而效。
66.治男妇气痛方,用白扁豆壳(去皮)煮酒服立愈。
67.桃树上不落干桃子3个,为末,空心温酒下,每服6克。
68.用胡椒,1岁1粒(10岁10粒),白滚汤下。
69.治胃痛,核桃肉7个,连皮捣烂,入好砂糖在内调和,用热酒1碗冲吃,愈。
70.治卒心痛血气痛,用青木香醋研服。
71.用雄鸡屎白烧灰存性为末,热酒调方寸匕服。
72.治急心痛,用新嫩槐枝1把,切去两头,水2盏,煎1盏,去渣。
73.治冷气心痛,及疝气心腹痛,五灵脂为末,每服1钱,好酒下。
74.治积年心痛不可忍,小蒜醋煮食,勿着盐。
75.治心痛,瓦楞子醋煅1次为末,每服9克,白汤下。
76.治心痛,牙皂角不拘多少,微火烧,烟甫尽取起为末,以烧酒调服五七分,即效。
77.芭蕉叶捣汁,白酒调服。
78.白杨花煎服(又名天蜈蚣)。
79.用大蒜捣烂,涂足心,即愈。
80.棉花子21克,水3怀煎1怀,加酒半匙服,一般胃疼有效。
81.鸡蛋壳1个炒黄,研细末,水吞服,每日1次。
82.治胃痉挛痛,鸡蛋10个打碎,冰糖30克,清酒5合,同人锅炭火上炖成焦黄色,l日3次,每次1大匙,食前服。
83.鲜佛手12~15克(干品6克),开水冲泡服。
84.治气滞血瘀胃疼,田七末每次1.5克,每日2~3次口服。
85.治伤食引起的胃痛,莱菔子50克,水煎服。
86.威灵仙30克,鸡蛋2个,红糖5克,水煎咸灵仙。去渣,加鸡蛋、红糖煮成蛋汤。每日1剂。
87.生豆油克,放入茶怀,用开水冲,1次服下,治疗绞痛难忍之胃痛。
88.蜂巢放在新瓦上煅灰研未,每服1.5克,开水送下。
89.玫瑰花6克,水煎服。
90.大卤香9克,加酒煎服
91.香附子12克,炒黑,水煎服。
92.桃树根1把,水煎服。
93.苦瓜花30克,研末,分2次,温水送服、
94.治胃寒痛,毕澄茄为末,水泛为丸,每日3克,分服3次,开水送下。
95.高良姜0.9克,米饮汤送下,治胃寒痛。
96.嫩芋艿,切薄片,拌白糖,早晚佐饭,可以止痛,用于胃热痛。
97.五灵脂,烧烟尽研细未,每服二、三钱,开水送下。
98.陈香橡1个,煎汤代茶常次。或香橼子15克,炒热和酒饨服。
99.寻骨风根9克水煎服,或嚼烂吞服,1日1剂。
.高梁酒90克,冰糖45克,将冰糖放碗内加酒点燃,待自熄,余存冰糖,用开水冲服甚效。
.生韭菜1把,洗净捣汁,温水送服。
.杏仁7粒,醋15克,加水共煎,服之。
.治胃下垂,醋柴胡20克—30克,加入冷水毫升,文火煮沸后,倒入怀中,徐徐饮下,1日服完,连续用1~3个月。
.治胃脘疼、慢性胃炎,取鲜女贞子约克,加水煮,加入红糖至汤有甜为度。然后装入12磅保温水壶内,当茶频频饮服,1水壶为1剂,连服至愈。
胃、十二指肠溃疡
1.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,决明子适量,共研细末,每次1.5~3克,日服3次。
2.蜂蜜1杯,隔水蒸熟后,于饭前空腹1次服下,每日3次,连服2~3周。
3.黑鲤鱼1尾,白酒,冰糖适量。先将鱼去内脏,但不去鳞,切成小块用白酒浸泡,加盖焖数小时,然后将酒过滤,取汁克,加冰糖50克,即成。饭后2小时服克,每日服2~3次。
4.干玫瑰花片6~10克,冲入沸水,代茶饮。
5.豆浆1碗,加白糖25克煮沸,空腹饮用,每日2次。
6.糯米克,红枣5枚,共煮粥,极烂为好,日常食用。
7.白鲜皮根洗净,抽去梗芯,阴干后研为细粉,成人每日服2次,每次5克,空腹白开水送下,或用鸡蛋1个加食油煎服更好。
8.枯矾1份,蜂蜜2份,将枯矾研末,放人蜂蜜中,搅拌均匀。每次饭前口服10毫升。
9.每日用新鲜蜂蜜克,早、中、晚饭前分服,服至第10天后每日增至~克。或用蜂蜜60毫升,加入0.5吸奴佛卡因40毫升,搅匀,每日口服毫升,1日3次饭前服。30天为1疗程。
10.甘草粉每次2.5~5克,每日3次,连服3~4周。或将甘草粉为丸,每日12~15克,3次分服,连用6周,该方对胃溃疡的疗效较十二指肠溃疡者为好,对新鲜溃疡较陈旧者为好。
11.土木香6—9克,取药为末,开水冲服。
12.苦参洗净晒干,研细末,装胶囊,每粒重0.3克,1日服3~4次,每次3~4粒。
13.侧柏叶9—15克,水煎服,治溃疡病兼出血者。
14.煅瓦楞子克,研末,每服10克,饭前开水送服,每天3次。
15.三七1.5—3克研末,内服。治胃、十二指肠溃疡病的顽固疼痛。
16.翻白叶根(鲜)60克,加水1毫升,煎成毫升,每天服3次,每次毫升。
17.生姜90克切片,装猪胃内,砂锅炖熟,切丝,盐调,餐时当副食,可分数次服,服完再制,病愈为止。治胃溃疡,胃酸过多者。
18.小白菜全棵洗净绞汁,每次用20—30毫升,加入白糖内服,治溃疡出血。
19.柚子皮(煅灰),每服1汤匙,1日数次。
20.寒水石,研极细末,每服6克,开水送下。
21.马铃薯(生用连皮)若干放石臼内加开水捣烂绞汁,早、晚备服1怀,在不痛时还须继续服用1个月。
腹痛
1.用官桂或干姜煎服。
2.食盐炒1大撮,热水送下,多饮取吐。
3.治急肚痛,用本人头发烧灰存性,研末3克,不拘时,酒下。随即以白芥子研末少许,水调封脐中,汗出而愈。
4.灸腹痛,气海穴,在脐下1.5寸,灸三五壮,愈。
5.盐微炒,以布裹熨痛处。
6.寒症腹痛,用葱姜炒熨之,或用热灰熨之,或用滚开水1壶隔布熨之。
7.热症腹痛,用铜铁冷物熨之。
8.治男妇房事后中寒腹痛,用生姜、葱白同捣烂,热酒冲服,强睡片时,汗出即愈。如疾甚者,再另用葱白头捣烂炒热,摊脐上,以艾火灸之,鼻尖出汗愈。
9.干姜3克研末,开水调服。
10.治心腹冷痛,胡椒37枚,用白酒送服。
11.治心腹冷痛,醋浸大蒜,愈陈愈好,食数颗。
12.治腹绞痛,生豆油1小茶盅,开水冲服,在5分钟内即愈。
13.治不吐不泻腹大痛,炒盐9克,研细末,开水送下。
14.治腹痛不止,葱头克,捶烂炒热敷肚脐处。
15.腹痛效方,巴豆3粒,红枣2个,同捣烂,裹敷脐上立止。
16.治腹胀痛,用草豆葱30克,去壳为末,每服1.5克,木瓜、姜汤饮下。
17.治腹痛及胸胁疼,热满,取羚羊角烧为末,水服方寸匕。
18.治腹痛烦闷,用鹿角烧末,豉汁服方寸匕,日2服。
19.治小腹痛,面青黑或赤,气不能喘,用苦参30克,醋1升半煎8合,分2服。
20.治一切腹痛,不论虚实寒热皆效,小麦秆烧灰,地上出火气,将麻布包了,滚水淋汁,1服立止。
21.白砂糖30克,以酒3升煮服,不过,再服自愈。
22.治绞肠痧痛,用樟木煎汤吐之或盐汤探吐亦可。又宜刺委中出血。
23.广木香,蘸水磨汁冲服。
24.麸皮炒热熨之。
25.食盐适量,研为末,填满脐窝,上放艾团如大豆大,点燃后灸之。
26.牙皂适量研末,每次3克,每日2次,白酒冲服。
27.高粱根(露出地面者)若干,洗净,水煎加红糖饮用。
28.白胡椒2克,鸡蛋1个,加水共煮5分钟后,将鸡蛋去壳再煮10分钟,吃蛋喝汤。每日2次。
29.治小腹痛,鸽子粪1合,研极细,热酒1盏和匀,澄清服。
30.治热症腹痛,蔓荆子15克研末,用开水送服。
31.治血滞腹痛,桃树根50克洗净切片水煎服。
32.治湿热腹痛,鲜白扁豆荚30个,捣汁,开水冲服。
33.皂荚子10粒,水煎,温服。
34.治伤食腹痛,山渣9克炒焦成炭,研细末,加红糖,开水冲,温后,1次服。
35.治便秘脘腹疼痛,黑丑研末,每服5克,每日2次,白水送下。
36.治一切腹痛,古钱1文打碎,大核桃3个,同炒热,人醋、怀冲服。
37.血胀腹痛,荷叶煮酒服。
38.恶疰腹痛,阿魏末,热酒服9克。
39.白芍45克,水之碗煎八分,饭后服之有效。
40.柏树根30克,水煎加冰糖服。
41.地瓜藤根数个,水煎服。
42.陈包谷心2个烧存性,艾叶9克,水煎服。
43.生松叶(即松毛)克,捣汁,开水冲汁服。
44.南瓜藤上须头9克,水煎服。
45.莲斗适量,水煎服。
46.马泡蛋(即马勃)7个,水煎服。
47.干娥眉豆30克,加生姜3片,水煎服。
48.山奈研细,每服1.5~3克,开水吞服。
49.生毕澄茄根15克,水2碗,煎水分服。
50.硫黄1.5克,大枣4枚(去核),用火烧成炭,研面,黄酒送下。
51.治寒症腹痛,白芥子微炒为末,蒸饼丸如小豆大,每次姜汤吞下10丸。
52.治寒症腹痛,嫩枫树叶7片(1次量),烘干研末,开水送下,1日服2次,4小时服1次。
53.治寒症腹痛,白胡椒6克研细,加红糖60克,烧酒60克,共偎热服。或用白胡椒7个,嚼碎开水吞服。
54.治寒症腹痛,车身子根(即石菖蒲根)27克,研细末,每服9克,酒送下,1日3次。
55.治寒症腹痛,小胡椒7粒研末,红枣7颗,核桃7颗烧焦研细末,用烧酒、红糖熬成汤,l次服下即可。
56.生姜10片,葱白7根,共捣烂,热酒冲服取汗。
57.治食积腹痛,黄荆树子(晒干),炒研末和红糖服。
58.小儿腹痛,茴香根9克水煎服;或鸡蛋黄2个放入小勺内炼取油服;或台乌药3~6克,水煎顿服;或茴香、老姜、艾叶各9克,葱头1个,其捣烂炒热,敷脐或布包熨脐或茶油少许点在脐上,外以火罐拔之。
59.小腹痛,苦桃仁数粒捶碎,泡米酒服。或桃仁9克加白糖共研细,加开水服。
60.小腹痛,小茴香3克,食盐1撮,开水冲服。
61.治小腹痛,芥末9~15克加醋和卤水熬浓,摊厚纸上或布块上,按腹痛处贴上。如皮肤发赤起泡,即去药。
62.治小腹痛上攻冲心者,穿山甲片(土炒脆)研末,砂糖调,陈酒送下,每服6~9克。
63.老姜9克,白矾1.5克,水煎服,每服1小怀。
64.小茴香炒热,布包温熨下腹部。
65.胡椒2克,研末置膏药上,外贴脐部,治受寒腹痛,泄泻等症。
66.治腹坚如石,痛如刀割,牛膝90克,用好烧酒克浸泡,紧紧封好,熬至30克,饮后吐出恶物则有效。又方牛膝60克,水煎服。
67.治腹中如有石,痛如刀刺者,用商陆根不拘多少、捣烂蒸之,以新布裹,熨痛处,冷更换。
68.治腹痛气恶,用高良姜炒焦,酒煎服,或用胡椒研碎,酒调服。
69.治绞肠痧,用好明矾末,滚水调服。
70.治绞肠痧痛不可忍,用炒盐30克,热汤调服。危迫者灌人口中,或吐或利,腹痛即止。
71.以手蘸温水,于病人膝腕用力拍打有紫黑处,以针刺去恶血即愈。
72.松香9克,开水冲开搅拌提取胶质,过滤,服澄清液,1次用。
73.治腹痛,取妇人油头发,烧如灰,细研筛过,温酒调服。
腹胀
1.治腹满不能服药,偎生姜1块,绵裹内部,冷即易之。
2.用独囊蒜纳下部,亦用绵裹之。
3.治腹满小便不利,气急,用甘遂0.6克为散,分5服,热水下。如觉心下烦,得微利,日1服。
4.治小腹硬满,胸中胀,能食不消,用曲末热酒调方寸匕。
5.中满腹胀,一食不能再食者,不着盐,猪血漉去水,晒干为末,酒服取泻效。
6.肚腹肿胀,萝卜子30克,微炒,水1碗,煎3滚服。
7.治腹内气胀满者,用摈榔为末,每服6克,水煎服。
8.治小腹胀痛,韭菜根取汁,和猪脂煎,细细服之。
9.腹胀(气病),香附子克,童便浸3日,焙为末,丸如梧子大,开水送下四、五十丸,日2次。
10.嫩干葫芦子(烧存性),研为细末,温酒或白水送下,每服6克。
11.芋头花克,泡酒蒸热服。
12.盐橄榄30枚,煅炭,研细末,每服4.5克,l日3次,饭后生姜汤冲服,连服2~3天为1疗程。
13.白椿树二层皮1把,用香油或其他食油炸,煎茶喝。
14.土狗(去头足),新瓦上烤于研末,每服3克,开水吞服,1日2~3次。
15.草果3个,纸包,水泡,火煅焦,为细末,水冲服。
16.姜炒远志15克,水煎服,转矢气即缓。
17.嫩花椒,泡咸菜缸内,泡熟后当咸菜吃。多吃气从上散,胀可除根。此方为辛酸两和法,能健胃杀虫。
18.治食积腹胀,肉桂研末,和饭为丸如绿豆大。每服1.5克,开水送下。本方宜于食瓜果腹胀者。
19.烧焦的小麦及高梁,烤焦的馒头,煮开水吃。
20.食积腹胀,观音竹30克,水煎服。
21.食积腹胀,山植炭24克,开水冲服2克,连服数次。
22.治气虚腹胀,砂仁30克,浸入萝卜汁内,拌干,研细末。每服4.5克。
23.治气虚腹胀,柞木克,红糖克。柞木烧灰存性,和红糖拌匀,每晨空腹9克,温开水送下。
24.治小儿腹胀,用蛤蟆1个,将腹剖开贴脐部;或生柚皮晒干,瓦上殿黑,研细未、1日2~3次,每服0.6~0.9克,或莱菔子15克,连根葱少许,开水冲频服,或茴香根9克,水煎服。
25.治腹胀黄肿,葫芦不去子,烧存性,饭后温酒下。不饮酒者,白滚水下入每服1个。
26.治腹胀肢肿,黄瓜1个,破开连子,以醋煮至烂、空心服之。
呃逆
1.生姜捣汁、合,加蜜1匙,温热服。
2.乳香纸卷烧烟,熏鼻中。
3.雄黄煎酒,嗅。
4.柿蒂7个,烧存性,研末酒调服。
5.刀豆子烧存性,白汤调服,立止。
6.陈核桃5个,吃2次即愈。
7.麻雀数只,堡粥或蒸熟,食之。
8.真火酒(烧酒)l怀,新汲井水1杯,和服甚妙。
9.良姜为末,水2盏,煎1.8克,入少许醋,更煎30克服,温服立效。
10.剪自己指甲少许,塞在烟卷内,烧而吸其烟,即止。
11.南瓜蒂4只,水煎,连服3、4次。
12.以枇杷叶浓煎汁饮,殊效。
13.浓煮芦根汁饮之。
14.灯草1小束烧灰,热水冲服,立即止呃。
15.冰片少许,放纸烟上,明火点着,深吸闭气。
16.皂角(去核),捣为细末,吸入鼻中少许,至打喷嚏为止。
17.荔枝7个,连壳烧灰为末,开水调服。
18.土鳖虫(去头足),研为细末,每服3~6克,白开水送服,孕妇忌服。
19.灸法治呃逆,在乳下一指许,正与乳相对,骨间陷中。妇人可屈乳头度之,乳头齐处是穴。艾蛀如小豆许,灸三壮,男灸左,女灸右,只一处,火到肌即瘥,若不瘥则多不救矣。
20.治中风后呃逆,全蝎18克,瓦上焙干为末,每次2克,黄酒引,每6小时服1次。
恶心呕吐
1.核桃嚼烂,姜汁送下。
2.萝卜生嚼数片,或嚼生菜亦佳。
3.凡食入即欲吐者,系胃冷也。用白豆蔻子3粒,捣细,好酒1盏,温服,并饮数服,甚佳。
4.生葛根捣汁,服1升。
5.取生姜汁1盏,煎滚收贮:白蜜克,炼熟,亦收贮。每服姜汁1匙,蜜2匙,沸汤调服,日夜5~7次。
6.半夏(洗去滑)、小麦面各克,为末,水和丸,如弹子大,水煮熟。初服4~5丸,次服加至14—15丸,旋煮开服。
7.枇杷叶煮汁,饮之,立瘥。
8.真火酒1杯,新汲井水1怀,和服,妙。
9.芦根煎浓汁频饮。
10.竹沥拌米煮饭,服下。
11.气逆呕吐,苏叶0.6~0.9克,煎服。
12.饥饿呕吐,用川椒煎汤服,即安。
13.中酒呕吐,赤小豆,煮汁,徐服。
14.呕吐绿水,韭汁人姜汁少许,和服。
15.暴得呕吐,生滑石末6克,温水服,压以细面半盏。
16.干呕,频嚼生姜,即止;用不破机卵去白,吞黄数枚瘥。
17.用甘蔗汁加生姜汁和匀,温热服。
18.乌梅12克,加冰糖15克,水煎服。
19.灶心土60克,水煎,取澄清汁服。
20.荷叶9克,烧灰存性,研细末,每服0.9克,每日1次,连服数日。
21.明矾3克,泡开水,分2次服。
22.糯稻根1把,水煎服。
23.柿饼1枚(切碎),拌子饭蒸熟,连服数日。或柿饼烧存性,研细末,每服6克,开水送下。
24.生葱头1握,捣烂,放食盐少许,蒸熟成饼,敷脐中良久,呕可止。
25.恶心呕吐,白萝卜叶、捣烂取汁,开水送下。
26.恶心呕吐,苍术30克,麦麸克,酒适量,醋少许,苍术研末,拌麦麸炒黄,乘热以酒淬。患者吸其热气,另取一部分,用布包,在前胸温拭。
27.神经性呕吐,百合45克,鸡子黄1枚,水浸百合1夜,当白沫出,去其水,再用清水煎,加鸡子黄,搅匀再煎,温服。
28.夏季受暑呕吐,绿豆1把,灶心土(如大红枣)1块,共研细末,用冷开水1碗,加入药未用筷搅匀,等药末沉淀后澄清去渣,饮下。
29.温热病呕吐,田螺数个,食盐少许,共捣,放石门穴上1小时。
30.急性胃炎呕吐,连翘15克,水煎服。
31.风寒呕吐,丝瓜藤梢或叶煮汤服。
32.治呕吐不下食,食遂出,取羊肝如食法,作淡食,不过三度止。
33.用羊乳1杯,空心饮之。
34.虚逆呕吐,干红莲子细嚼咽,好酱油开水调服。
35.针刺“呕吐穴”治疗呕吐:“呕吐穴”位于手掌面,腕横纹正中直下0.5寸处(同身寸),左右共2穴。用1—1.5寸毫针斜刺,针体呈15—30度角,针尖刺向中指端,即透向手针疗法穴位“胃肠点”,大幅度捻转强刺激,留针10分钟左右,小儿可不留针。呕吐轻者刺一侧,重者刺两侧。该法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呕吐。
36.针刺双内关穴治疗神经性呕吐:饭后,在未出现呕吐之前,立即行仰卧位,按常规取双内关穴。酒精消毒皮肤后,快速进针,约8分至1寸深,待“得气”后。两侧穴位同时用提插手法行针10~15次(强刺激抑制手法)。在提插过,程中,嘱患者作深吸气和深呼气2~3次,此时患者上腹部比较舒适,无恶心,呕吐之意。在5分钟、15分钟、30分钟各重复上述手法1次,最后留针30分。每日2~3次,一般2~3天治愈。
霍乱
1.治霍乱吐不止,欲死,用生姜克,牛儿粪1升,切姜,以水4升,煎取2升,分温服。
2.治霍乱烦躁,卧不安,取葱白20根,大枣12枚,以水3升,煎取2升分服。
3.治霍乱烦躁,卧不安,用艾叶1把,水3升,煮取1升,顿服。
4.治霍乱烦躁,烧乱发如鸡子大,盐汤3升和服。
5.治霍乱腹痛吐利,取桃叶3升,切;以水5升,煮取1升3合,分温2服,冬用桃树皮。
6.治霍乱吐利不止,转筋人腹欲死,用生姜90克,捣碎,以酒1升,煮三四沸顿服。
7.治干霍乱,用樟木屑煎汤令浓,呷1碗,须臾吐泻即瘥。
8.治霍乱大泻不止,用附子1枚,炮去皮脐,为末,每服12克,水2盏,盐1.5克,煎1盏温服。
9.治转筋入腹,取釜底墨末和酒服。
10.治风虚转筋人腹,用机屎干末,热酒调下。
11.治霍乱不吐利,心腹绞痛,用丁香14枚,为末,以沸汤1升和之,顿服,不瘥再服。
12.用厚朴以姜汁火上炙令香,为末。新汲水调下二钱匕。
13.白开水1碗,入炒食盐1撮,侯汤冷饮之。
14.用针刺少商穴,十捐头出血立愈。穴在拇指头上指甲之两旁与出指甲之处相齐,只离指甲两边各1韭之地是也。
15.生黄瓜1条,绞汁1酒杯,生姜取汁1酒怀和匀,灌下即愈。
16.生白矾为末,开水下3克,或白矾6克,饭和丸,1服即止。
17.饮新汲水1大碗,仍以水1盆浸两足,立止,忌食热物。
18.盐醋同煎服。或生藕捣汁服之亦愈。
19.绿豆粉,白砂糖各15克。拌匀干吃。
20.以木瓜若干,煎汤服。
21.用大蒜捣涂足心,立愈。
22.凡转筋不可忍者,男子以手挽其阴,女子以手牵其乳两旁边,即愈。
23.凡霍乱转筋垂危者,如腹尚有暖气。以盐填脐中,灸盐上七壮苏醒。
24.霍乱烦渴,藕汁1钟,姜汁半钟,和匀饮之。
25.干霍乱烦胀欲死,好醋3升饮之。
26.干霍乱,食盐30克,用热水调灌入口,盐气到,痛即止,如痛甚,以手拍病人膝弯有紫黑点,用针刺出黑血即愈。
27.荞麦面炒焦为末,冲服。
28.干霍乱,在干黄土地掘深3尺,以新汲水投之搅浊,稍澄取清饮之,连服三五盏即愈,大忌米汤。
29.用食盐30克,生姜(切片)9克,同炒色变,以水1碗煎服,不宜热服。好后不可立即饮食。
30.连枷关烧灰,水服之。
34.青蒿嫩叶,手揉如豆大,井水吞下数枚,立愈。
35.治霍乱吐利后转筋,生捣扁豆叶1把,入少许醋绞取汁,服之。
36.藿香浓煮汁,服之。
37.绿豆、胡椒各49粒。研碎,水煎服。如渴甚,新汲水调服。
38.治霍乱腹痛之甚,用水1碗,将一半煎滚,一半冷水相合,吃之甚效。
39.治霍乱腹痛吐下,用桑叶捣汁,服1盏,冬月用干者,煎浓汁服。
40.治霍乱心痛无汗,吐不止,用梨枝叶1握,水2升,煎1升服。
41.用盐1撮,醋1盅,煎七分,温服。
42.芥子捣细,水和,敷脐上。
43.梅叶煮浓汁饮。
44.砂仁30克炒,盐研1撮,沸汤调,冷服。
45.海桐皮煮汁服。
46.用盐1大匙,熬令色黄,和童便1盏,温服,少顷即下。
47.千年石灰,沙糖水调服6克或醋汤调下。
48.盐汤1碗,入皂角末少许,调服。
49.治霍乱转筋,用烧酒摩擦患处,或生薏仁为末,每服6克,水调服。
50.用盐克,炒热包2包,更替熨肚,1小时即愈。
51.杉木煎汤服。
52.橘皮30克,生姜2片、水煎服。
53.治霍乱吐泻服药即出,无法可治,用井水半碗,百沸汤半碗,相合服之。
54.治霍乱吐泻心腹作痛,用炒盐1碗,布包,顿其胸前并腹肚上,熨斗火熨,令气透。又以炒盐熨其背,则愈。
55.霍乱吐泻,车前子末9克,开水冲服即愈。
56.霍乱吐泻,干佛手煎汤,饮之愈。
57.转筋霍乱,扶病人坐起,将凉水淋两腿,筋即不转。或以水2桶,将病人脚侵入水内,过曲膝即愈。
噎嗝反胃
1.以生姜0克,捣烂绞取汁,如作粥法服之。
2.取小芥子日干为末,酒服方寸匕,治反胃上气。
3.用猪肚1枚,连屎煅为末,枣肉捣丸,饮下数十丸,治反胃。
4.治噎,用羚羊角屑,不拘多少末之,饮服方寸匕。
5.枯矾90克,蒸饼丸梧子大,每空心米汤下15丸。
6.棠梨叶油炒,去刺为末,每日酒服3克。
7.干柿3枚,连蒂捣烂,酒调服,勿与他药杂服。
8.大鲫鱼1条,去肠留鳞,入绿矾末令满,泥固煅存性研末。每米汤饮6克,日2服。
9.陈年灶土为末,米汤服9克。
10.鸡内金1个,烧存性,酒调服,男用雌,女用雄。
11.白芥子末,酒服6克。
12.用隔年炊饭干,即锅焦,不拘多少。以急流顺水,煎煮糜烂,取浓汁,时时饮之。
13.用老姜切片克,童便浸49日,取起晒干,为末。每服0.9克,滚白汤下。
14.用凤仙花末,酒调3克饮。
15.治噎隔神效,猫胞衣,初生时即取,迟则猫自食之。用新瓦炭火炙枯,勿焦,研细末。每服一二分,好酒送下。服后噙竹筒1个唾,恐伤牙。及咳嗽米粒不下者,5、6服愈。加麝香少许,更好。
16.生韭汁每服半杯,日3服,治噎隔反胃。
17.韭菜籽6~9克,炒研细,制成丸剂,作1次服,每日3次服。
18.柿饼拌干饭蒸熟,连服8日,不饮滴水,极重者8日必愈。
19.羊粪15克,童便1大盏,煎六分,去渣,分3服。
20.糯米末以牛涎拌作小丸煮熟食。
21.牛诞水服2匙,终身不噎。
22.治酒隔,初生小鼠,瓦上焙干,为末,陈酒冲服立效。
23.小儿胎发1团,阴阳瓦焙存性,研细末,陈酒送下。
24.白鹅尾毛烧灰酒服,或米汤送服,每次3克。
25.噎隔不通,野猫头骨炒为末,酒服。
26.白蜜30克,滚汤调服。
27.蒲公英根(大如拳,旁有人形拱抱者佳),捣汁酒服,神效。
28.黄鳝鱼1条,用无灰黄酒,量鱼大小酌酒多寡,煮干为度,连皮带骨用净砂锅焙存性,研为细末,病势重者每服9克,轻者每服7.5克为止,不可多用,噎食黄酒调服,若在上半月其效尤速,若在下半月其效较迟。3服见功,5服全愈,愈宜薄多淡饮食,陆续吃稀粥,忌一切思虑筹划,气恼荤腥,椒酒色欲房劳尤慎之。转食用靛花送下。
29.噎食除根方,用大木中蛀木虫7个,瓦焙研末,酒冲服,或加茴香虫7枚更妙。
30.抱出鸡子壳为末,酒服6克。
31.白矾半生半熟,不拘多少,冷水调下。
32.以豆蔻仁和冰糖块含入口中,数分钟即止,奇效。
33.壁虎焙干研成细末,每次3克,每日3次开水送服。
34.用猥皮煮汁服,或以其肉五味煮食。不得食骨,令人瘦缩小。
35.用粟壳煮汁饮。
36.百年陈石灰,飞净研末,温开水冲服。
37.好醋,开水兑饮,立止。
38.油透旧木梳,烧灰,酒调下。
39.翻胃吐食,用真蚌粉,每服6克,姜汁米饮调下。
40.用黄柏末,热酒调9~15克食后服。
41.鲜葛根30克,捣烂取汁1次服下,宜于反胃不止。
42.用注射器刺鹅血管,抽取鹅血,每日抽5~10毫升,趁热服下,随意服之。治食道癌有特效。或热鹅血,不加盐水饮之。
附录:鹅血治噎方,献花寺僧自究病噎,百药不效。临殁谓其徒日:我毒罹此患,胸臆必有物为祟。死后为我剖去。我感汝无尽矣。其徒如教,得一骨如簪,取置经案,久相传示。适有武官寓寺,从者杀鹅,未断其喉。偶见此骨,取以挑刺,鹅血喷发,而骨遂消减。其徒亦素病噎,因悟鹅血可治,遂数饮而愈。遍以此方授人,无不验者。此事与昔人患症癖死,遗言开腹取之,得病块如石。后偶置三棱中,石消成水,因知三棱可治症癖,事正相类。
43.神灸翻胃法:男左女右手,拿棍1条,伸手柱棍在地,与肩一般高,肩上有窝名肩井穴,灸三壮,即效。又,灸两乳下各一寸六分。
44.焦栀子去皮20粒,煎服。
45.金银花十两,水煎去渣,慢火熬成膏,早晚每服1酒怀,米汤下。
46.螺蛳2升,米时浸1宿,去螺取水澄,取泥焙干为末,酒下,忌1日饮食不进。
47.燕窝脚(色红紫名血燕)性重达下,煎服甚效。
48.白马尿饮一,二升,治食后少顷即吐,极效。
49.治噎隔方,用自己小便去头尾服之,久而自愈。
痢疾
1.治赤白痢久不差,用云母粉饮调方寸匕,2服立见神效。
2.治大热毒纯血痢,用宣黄连克,以水7升,煮取3升半夜露星月下,平旦空腹顿服,少卧将息。
3.治暴痢,用小鲤鱼1条,烧为末,米饮服之。
4.治暴痢,捣蒜贴两足底下。
5.治赤白痢,地榆克,水3升,煮取1升,去渣,再煎如稠汤,绞滤,空腹服3合。
6.治赤白痢不止,用黄连为末,鸡子白为丸,饮服10丸,至30丸瘥。
7.治赤白痢里急后重,脐腹绞痛,用黄连1升,酒5升,煮取1升半,再服当止。
8.治血痢,以栀子14枚,去皮捣细,蜜丸如化桐子大,每服三五十丸。
9.治赤白痢,用牛膝90克捣碎,以酒一升渍,经1宿,每服2盏,日3服。
10.治赤白痢,用葱白l握,细切,和米煮粥,空心服。
11.治脾胃气虚,肠滑下痢,用黄雌鸡1只,治如食法,以炭火煮之,捶碎,以盐醋刷之,又炙令熬熟干燥,空心食之。
12.治血痢,取干姜于急火内烧黑,不令成灰,瓷碗合放冷为末,每服3克,米饮调下,神妙。
13.治久痢不瘥,用椿根白皮不限多少,常取土际,不用见狗及风,细切捣如泥,取面捻作馄饨子,如小枣大,勿令破,煮熟吞7枚,不过7服,空心服。忌油腻热毒物。
14.治下痢赤白,卒腹痛不绝,用鸡卵1枚,取出黄去白,内胡粉令满壳,烧成屑,以酒服3克瘥。
15.治脏毒、赤白痢,椿木皮净洗刷,剥取皮,日干为末,饮下一钱匕。
16.治赤白痢久不瘥,用鼠尾草捣为末,每服3克,不计时候,粥饮调下。
17.治赤白痢,所下不多,遍数不减,用蜜陀僧90克,烧令黄色,研如细粉。每服醋茶下一钱匕,日3服。
18.治痢,腹痛不能食,用肉豆蔻30克,去皮,以醋面裹偎,令面熟为度,捣为散,粥饮下3克。
19.治痢久不愈,此名休息痢,取虎骨炙令黄焦,捣末,饮服方寸匕,日3服瘥。
20.治久痢,用水杨叶嫩枝、捣和绞汁服1升,日3服大效。
21.治久痢不止,用黄连30克为末,以鸡子白和为饼,炙令紫肝色,杵为末,浆水3升,慢火熬成膏,白痢加酒半盏同煎,每服1.5克,温米饮调下,食前服。
22.治暴痢,用百草霜末,米饮调下6克。
23.治赤白痢,取马齿笕捣绞汁3大合,和鸣子白1枚,先温令热乃下笕汁,微温取顿饮之。
24.贞观中,太宗苦于气痢,百医不效,诏以殿廷,左右有能治,当重赏之。有术士进以牛乳煎荜拔服之,立瘥。
25.元佑二年,文潞公苦痢,百药不效,得传敕赐姜茶治痢方、以生姜切如麻粒大,加茶等分,水1盏,浓煎服之,果瘥,热痢留姜皮,冷痢则去之。
26.治赤白痢初起,茶姜等分。红痢,姜连皮细切。白痢姜去皮切细。红白兼,半去皮,半留皮,水煎服。
27.细茶五钱,生姜9克。水2钟,煎钟,入蜜1小酒怀,再煎数沸露1宿。空心,白痢温服,赤痢冷服。
28.治新旧赤白痢,盐霜梅3个,黄泥包慢火偎干,出火气,研细末,米汤调下。
29.山楂不拘多少,去核为末。每用2酒怀,红加蜜拌,白加黑糖拌,滚水调,空心或饥时服之,立止。小儿减半。此药不论虚实久近皆可用,甚稳其验。
30.治痢疾久不愈者,阴干陈萝卜英,煎浓汤服。用鲜者捣汁,露1夜,炖温服,亦得。或用白萝卜捣汁1怀,蜜1杯共煎滚,调匀温服,皆效。
31.干马齿笕煮烂,红痢加蜜拌,白痢加砂糖拌,红白兼蜜砂相半人内,食一二碗效,并汤用尤佳。或鲜马齿笕细切,煮粥食之。
32.治痢神方,此药只用1服,即日见效。楮树一名谷树,夏秋间生红实如杨梅者是。采叶炒于为末,每服9克,用酒1钟,加砂蜜空心调服。白痢,用砂糖3克,赤痢用蜜2克,砂糖1克。赤白相半者砂蜜均半。禁口者,加儿茶末。
33.腊八日收槐实,至端午日,用砂锅炒黄色,为末。红痢,白米汤调服;白痢,好黄酒调服,或槐米1把,红糖60克,水煎服。
34.治热痢不止,车前叶绞汁1盏,人蜜1合,煎服,分2服。
35.艾叶醋煎服,或人生姜同煎,止一切泻痢。亦止心腹痛及五脏痔,血泻。
36.炒豉令小焦,捣服1合,水淋汁,日3服,治赤白痢。
37.止水谷痢,韭作羹粥炸炒,任食之。
38.治赤白下痢,水谷不消,面熬粟米粥,食之方寸匕,日四五服。
39.下痢白脓不止,好面炒捣筛,煮米粥纳面方寸匕,此疗泻百行师不救者也。
40.治卒腹痛下赤白痢数日不止,鸡子1个,用清。淡烧酒1钟,自糖9克,同入碗内调匀,重汤炖热服。
41.治久赤白痢,鸡子醋煮熟,空心服。
42.治久赤白痢,鸡1只,好醋1壶,炒鸡,同烧酒食之。不用盐酱,神效。或用野鸡1只,加橘皮、葱、椒、盐、酱调和作馄饨,熟煮食之。
43.治肠风血痢,鲤鱼1条,酿白矾,烧灰存性,为末,米饮下。
44.治下痢不止,诸药不效,殊死者,羊肝1具,去脂切作片,掺上白矾末,缓火炙熟,空心食之。
45.治痢日久,津液枯竭,四胶浮肿,冬瓜1个,以黄土泥厚5寸偎令烂熟,去土,绞汁服之。
46.治冷热痢,甜菜绞汁食之,又能止血生肌,人及禽兽有折伤,敷之立愈。
47.治远年冷痢白色者,上好烧酒同真白蜜调匀,入磁罐炖滚,取出空心服,其酒听用,或酒30克,蜜15克,亦可,饮7日愈。
48.治血痢,黑木耳烧存性,每服6克,冷水调服,或以姜醋煮木耳食之,亦炒。
49.治禁口痢不纳药者,枇芭叶蜜炙为末,饭汤调下。
50.治禁口痢,腊肉骨,愈陈愈妙,烧灰存性,研为极细末,好酒送下6~9克,即能饮食。
51.治禁口痢,鹿角股存性为末,9克,小儿6克,好酒送下、立时思食,最妙。
52.治诸痢久不止,乌梅7个,烧灰存性,为末,空心好酒调服。
53下痢禁口,糯谷1升,炒出白花去壳,姜汁拌湿再炒为末,每服1匙,汤下,3服即止。
54.治赤白痢,用干荷叶1把,扯去筋,研细末筛过,如遇白痢用白糖煎水冲服,红痢用红糖,红白痢用红白二糖煎水冲未,服立愈。
55.治赤白痢,弃菜根烧灰,蜜调服。
56.治赤白痢,李根白皮煎汁饮之。
57.竹蓐(即竹林内夏日逢雨滴汁着地而生似鹿角臼色者)和姜酱食之。
58.亦痢,葵花叶炙过者食之。
59.血痢不止,荷叶蒂10个,水煎服即上。
60.血痢不止,柿饼煎汤,日饮数次。
70.血痢作痛,摈榔1枚,以麦冬煎汤细磨浓汁l盏,空心服,日2次。/
71.痢浓血黄浆,取活鳝鱼去肠杂切段、放瓦上炙炭研粉,每服9克,黄糖拌热,陈酒送下,数服全愈。不拘老幼,滑肠久痢神效。
72.鲫鱼头烧灰研末酒服。
73.冬瓜叶嫩心,拖面煎饼食之,亦治火泻。
74.久痢,蚕豆花阴干,每服6克,砂糖3克煎汤下。
75.久痢臭椿根皮五钱,酒2碗,煎服。
76.下痢腹痛欲死,延胡索9克研未,米饮调下。
77.酸石榴1个般灰,出尽火毒,夜后研末,仍以石榴1块煎汤服,效无比,此方又治久泻不止。
78.酋草1握,煎水,浸两足底,可治各种痢疾。
79.治痢方,梧桐叶1~克,煮水洗足;或臭梧桐15克,水煎服。
80.凡白痢如鱼冻色,久不愈者,用白鸭1只取血,以滚酒冲饮立止。
81.虎骨炙焦捣未,米汤煎服9克,日3服,治休息痢。
82.休息痢用哺退鸡子壳,研极细末,每用0.3克,白汤调下。
83.痢后脱肛,经霜浮萍草,新瓦焙于为末,热鞋底上熨之。
84.痢后脱肛,五倍子末9克,白矾1块,水煎洗。或五倍子炒黄为末,放热鞋底熨之。
85.热痢,金银花藤12克,白水浓煎,温服、
86.酒痢,痢血腹痛,或如鱼脑五色者,老丝瓜一条,连皮烧研,空心酒服6克,以好为度,或丝瓜络煅研,空心酒服。
86.赤白痢,金银花入铜锅内焙枯存性15克,红痢以白蜜水调服,白痢以砂糖水调服,1服即愈。
89.治禁口痢,莲肉炒为末,粥饭调食,数次即愈。
90.治禁口痢,鸡内金去秽不洗,焙研4张,乳汁调下。
91.治禁口痢,玫瑰花阴干5朵,煎服。
92.治禁口痢,绿豆粉,白砂糖,冷水调服,甚效。
93.豆腐醋煎,食之即愈,治休息痢。
94.陈石榴皮焙末,每服9克,米汤下。
95.鸡冠花9克,酒煎服。红痢红花,白痢白花,或红、白鸡冠花各60克,水煎服,每日3~4次。
96.鸦胆仁(即苦参子)去壳30粒,外包桂圆肉捻丸,每晨米汤送下2~3服即愈。
97.用蚯蚓粪1升,炒烟尽,水沃取半升,滤去渣,空心服之,治热痢。
98.治水谷痢,用赤小豆1合,和醋90克,顿服愈。
99.治赤白痢,用山豆根为末,蜜丸如桐子大,每服空心水下20丸,3服自止。
.治痢,用青蒿末,米饮调五钱匕服。
.治久痢不止成休息痢,用龙骨四两,碎如小豆。水5升,煮之升半,令冷,分为5服,或龙骨为末,米饮和丸,每服10丸。
.治五色痢并血痢,用刺猖皮烧灰,为末。每服3克,温酒调下。
.治一切恶毒痢,用白头翁(一名野丈人),煎肠服之,立愈。
.治久痢水谷不消者,用积实为末,米饮调,日3服,每服6克~9克。尤疗小儿。
.治血痢,用盐30克,湿纸裹,火内烧透,为末,陈米汤调下。
.治泻痢腹痛,用蔷薇根捣汁服。
.治赤白痢,用鸡肠草取汁1合,和蜜服之。
.治泻痢日久不止,用芥菜花晒干为末,每服6克,空心,枣汤调服。
.治热痢并久痢,用好茶,捣为末,浓煎1、2盏服。
.治赤白痢垂死者,罂粟花未开时,外有两片青叶包之,花开即落地,收取阴干,研为细末。米饮调下3克。
.治休息痢,狗骨炙黄为末,每服3克,米汤下,日2服即愈。
.下痢肛痛难忍,炒盐布包,坐熨之。
.赤白痢下,乱发鸡子大,烧末水服,不过3。
.治禁口痢,用干山药一半炒黄包,半生用,研为末,米饮调下。
.治痢疾(细菌性痢疾,阿米巴痢疾),大蒜若干,用馒头或面条与蒜同吃,每吃一餐吃大蒜1~2颗,日3吃。
.萝卜菜叶,干者每服15—20克,煎服。
.治痢疾,黄花菜(俗称金针),炖冰糖服。
.治痢疾,白芝麻30克,泡水调冰糖服。
.松花蛋3个,白糖60克,先让患者断食半日,在觉得很需要吃东西时,把蛋剥开沾糖吃,1次吃3个,经过一段时间之后,又饿时,再吃1次,以后就可以照常吃东西了,吃完之后可以喝开水,不要喝茶。
.治赤白痢,白茄子干克,水煮当茶服。
.治痢疾,石榴花3朵,胡椒1粒,水偎服。
.无花果叶或果实(用鲜的)水煎,药成去渣加入红白糖各少许,服之。
.治禁口痢,黄瓜藤烧灰存性,香油调效脐上,极效。
.治禁口痢,陈久猪大腿骨煎浓汤,缓缓服,其效如神。
.治禁口痢,乌梅1个,砂糖克,水煎2碗为1碗,时时饮下。
.治久痢,乌梅煎汤代茶治泄痢口渴。
.明矾3克,冲开水3盏,内服,立效。
.治洞注下痢,羊骨灰水服,方寸匕。
.治休息痢,凤凰衣晒干,研为末,临卧白开水冲服1.5克,重者不过十服。
.细菌性痢疾,夏枯草60克,水煎分4次服。
.治疗急性痢疾,苍耳于—克/日,每日3—4次水煎服已或用新鲜干苍耳茎、叶60克/日,水煎,分3——4次服。
.治疗急性痢疾,取北五味子0克,水煎2—4小时,去渣加红糖3斤,浓缩成0毫升,一般每服2次,重者服3次,每次服50毫升,小儿酌减。
.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,鲜女贞子叶制成%浓度煎液,每次口服20—30毫升,每日3次,疗程1周。
.治疗细菌性痢疾,将刘奇奴水煎两次,并将两次药液浓缩,加入适量淀粉,压成片剂,每片含生药1克,成人每服6片,每日服4次。
.治疗细菌性痢疾,将侧柏叶晒干研成粗末,加入酒精,似浸漫药粉为度,4昼夜后,滤取浸液。每次50毫升(儿童酌减),日服3次,7~10天为1疗程。
.治血痢,苦参炒焦为末,水丸梧子大,每服15丸,米汤饮下。
.治疗细菌住痢疾,取龙葵草60~90克水煎,冲入红糖15~30克,1次服完,日服2~3次,多数病服2——3剂即愈。
.治急性痢疾,地锦草克,加盐,糖适量,水煎分3~4次服。
.鲜小蓟适量,白糖或红糖适量,水煎服,赤痢用白糖,白痢用红糖。
.治细菌性痢疾,紫参30克,每日1剂,水煎分2次服。
便秘
1.治大便秘结至极,独头大蒜偎熟去皮,绵裹塞粪门内。
2.治大肠干结,厚朴(生研)以猪脏煮捣和丸梧子大,每姜水下30丸。
3.大生葱白1根,蘸蜜插入肛门内,葱软又易新者。
4.新荷叶蒂7个(如无新者枯荷叶亦可),煎如钱大者,烧灰存性,白滚汤下,立时便通。
5.治大便秘结至极,大田螺3枚,盐1小撮,共捣碎,置病者脐下1寸3分,用宽带紧系之,大便即下。
6.治大小便不通方,皂角(烧存性)为末,空心米饮或酒调下9克,立通。
7.萝卜子1.8克(擂),冷水调皂角灰末6~9克,服立通。
8.治大便不通,实结在肛门,而不得下。竹叶1锅,烈火煮,趁热倾净桶内,上撒绿矾末1握。坐上熏之,立通。
9.治跌压,结血气闭,大小便不通,危在顷刻者用之立效。蚯蚓泥(取法,石板下有浮泥中空者便是)与韭菜共杵烂,用火酒炒热敷脐腹,上以熨斗熨之,积血立下,二便通。
10.淡豆鼓30粒,食盐、生姜各6克,捣烂贴脐上即通。
11.治大便不通,10日秘者,腻粉3克纳于枣中,和白面裹之,于火上令熟,碾罗为末,以煎汤水,顿服之,立效。
12.大猪胆1枚泻汁,和醋少许,以灌谷道内,如一食顷当大便,出宿食恶物甚效。
13.猪脂60克,加水毫升煮三沸,饮汁。
14.大皂角碾为细末,将蜜炼滴水成珠时,入皂角末练丸,如枣核式如橄榄大,入肛门内,不时即通。
15.蜂蜜用铜器微火熬,频搅,勿令焦。候凝如怡,捻作挺子,头锐如捐。掺皂角末少许,乘热纳谷道中,用手按住,欲大便时去之。
16.用牵牛子半生熟为末,每服6克,姜汤调下。如未能,再服,以热茶调下。量虚实,无时候加减服之。
17.用麻子1合,水1盏,研取汁饮之。
18.治大便热闭,桃花瓣1大撮,用滚水半碗冲服,鲜者更佳,或采来阴干亦可。
19.用葵子3升,水4升,煮取1升,去渣服。
20.松罗茶9克,水白糖半盅,先煎滚,入滚水碗半,同茶叶煎至1碗,服之即下神效。
21.松子仁研烂,调牛白蜜服即通。
22.大麦芽不拘多少,捣碎,人黄酒壶煮沸,服之立通。
23.草乌为极细末,以葱1茎,切去根、将葱头蘸草乌末,纳肛门内即通。
24.猪粪烧存性,加皂角末少许拌匀,先用芦竹简入肛门内,将药吹人,顷刻即通。
25.羊胆汁灌(肛门内)之,立通。
26.治老人肠无力麻痹之便秘。韭菜籽炒研为末,每服3克,日3次,开水送。
27.治慢性便秘。韭菜叶或根捣汁1杯,温开水略加绍兴酒服。
28.草决明(杆)9克,水煎服,每日2次。
29.吃下香蕉2个,饮冷水1碗,有效。
30.治临时性便秘,食盐适量冲开水喝下,即有奇效。
31.治习惯性便秘,黑芝麻30克和桃仁30克磨碎后,泡开水食用即可。
32.新鲜之番薯叶2束,煎汤1碗饮之,其渣若调以油盐约莱食之尤佳。
33.大黄5克研为细末,拌和麻油,白蜜内服,可治便秘。
34.治虚人、老人便秘。何首乌30克,水煎服。
35.蜂蜜30克,开水冲服,早晚各1次。
36.莱菔子30克置文火上炒黄,开水1次送服,小儿酌减。一般服后2~6小时可排出便。
37.治老年便秘干结,黑芝麻杆克切碎水煎,调冬蜜适量服,连服3次。
38.治习惯性便秘,核桃肉每晚临睡吃5枚,开水造下,连服1、2月。
39.用肥皂削成橄揽状,用水湿透一端,插入肛门。
40.早稻禾秆一握烧灰水冲,服上层澄清液克。
41.陈向日葵秸内瓤子1支,焙灰研末,开水冲服。如大泻不止,服面糕汤即止。
42.洋山芋(即马铃薯)捣烂取汁,每晨及午饭前喝半杯。
43.红萝卜捣汁加糖调服。
44.每日空心吃梨2个。
45.菠菜克同猪血克同煮,加盐,饮汤。
46.食醋可通大便:每日清晨空腹饮用一大杯加入一汤勺醋的白开水,饮后再饮一杯白开水,然后室外散步30一60分钟,中午即可有便意,长年坚持服用效果尤佳。
47.抖动上身可治便秘:便秘者排便常很困难,如果您坐在便池上抖动上身,肚子一松一缩地动,大便便会顺利排下。
48.红薯粥可治老年便秘:用大、小米各二、三两,加红薯4一7两,熬成红薯稀饭,晚饭前后食用,翌日早上,大便即可缓解。
49.按摩腹部可通便:用按摩腹部方法可解除或缓解便秘症状。按摩方法简便易行:用右手从心窝顺摩而下,摩至脐下,上下反复按摩40一50次,按摩时要闭目养神,放松肌肉,切忌过于用力,如按摩时腹中作响,且有温热感,另在按摩时,适量喝一点优质蜂蜜水更好。
50.空腹喝紫菜汤可治便秘:每日早起空腹喝一碗或两碗紫菜汤,对便秘有显著疗效,每餐喝紫菜汤对便秘效果也明显,但注意要喝热紫菜汤,喝时加少许醋则疗效更好。
51.中药草决明治疗习惯性便秘:草决明克,微火炒一下(别炒糊)。每日取5克,放入杯内用开水冲泡(可加适量白糖),泡开后饮用,喝完可再续冲2一3杯,连服7一10天即可治愈习惯件便秘。因草决明有降压明目作用,血压低的人不宜饮用,
腹泻
1.治水谷不化而泻,取小豆1合,和醋90克,顿服立效。
2.治水泻无度,以干姜末粥调饮下3克服。
3.暴泻,车前子一味为末,米饮下二钱匕。
4.以艾灸百会穴,未三四十壮而泄泻止。
5.治久病大肠滑泻,用五倍子克,为末,面糊丸如桐子大。每服50丸,米饮送下,日3服。
6.泄泻转筋,用生姜1块偎,艾叶1把。水煎,热服。
7.泄泻不止诸药无效者,梧桐叶煎汤浴足。
8.泄泻暴利者,大蒜捣贴两足心并贴脐中。
9.寒泻,胡椒末和饭作饼,敷贴脐上。
10.热泄,绿豆汤温服。
11.荞面适量炒后研末,以水为丸,每次服10克,日2次能止久泻。
12.久泄用石榴皮研末,米汤下,每服9克。
13.白明矾克,生用一半,煅枯一半,共为末以孺米3升成粉,荷叶研汁,和丸黄豆大,每服3丸,无根水下。
14.陈萝卜莱,煎汤服之。
15.凤眼草熬水洗脚,立止。洗不可过膝。
16.水泻不止,用肉豆蔻1.5克为末,鸡蛋1个拌炒食立即愈,至多3服。
17.水泻不止,槐花(炒)l合为未,米汤下。
18.水泻不止,车前子(炒)3克,米1撮;同煎数沸,澄清,冷服立效。
19.治滑泻,新鲜核桃肉不拘多少,水煎汤服。
20.治脾虚泻,山药切片炒研末,入粥内食之。
21.伤食泄泻,花粉一味捣烂,用袋盛洗出浆来晒干,每用糖调数钱,加蜜少许服,兼治吐血症。
22.老人泄泻,干糕(即糯米合粳米磨成者)30克,姜汤泡化,代饭食之,以愈为度。
23.白石脂真者炭火煅通红,取出放冷,研细,米饮调下6克~9克。治脏腑不固泄泻,老人,小儿尤宜服,便血或痢皆可用。
24.久泻,黄土1匙,炒为末,开水冲服。
25.罂粟壳煎汤服。
26.腹胀忽泻,日夜不止,诸药不效,此气痛也,用益智仁60克,浓煎饮之,立愈。
27.腹寒水泻,生椒40粒,以米浆水浸1宿,空心,滚水吞下,久服暖脏腑。
28.鸡子个,烧酒12O克,调匀合碗,绵纸封口,蒸熟食之愈。
29.瓜果伤泄泻,凡夏月食瓜果多,以致泄泻者,建橘饼一味,细切薄片,分2次,放茶钟内沸汤冲服。
30.灸法治吐泻日久垂危者,并可治各种泄泻,天枢二穴(脐旁各开2寸是),气海(脐下1.5寸是),艾灸三、五壮即愈。
31.陈醋浸大蒜,食数个,治寒泻。
32.五更清泻,鲜稻根不拘多少洗去泥熬成膏,早晚滚水冲浓,入白糖3克,调匀服。
33.脾胃虚而久泻,猪肚1个,入蒜头煮糜,捣烂为丸,梧子大,每服30丸,米饮下。
34.脾胃虚而久泻,完谷不化,柿讲烧红,放地下,盖住,俟冷研末,米汤调下,年久不愈者,3服愈。
35.治大肠热泻,木耳15克,用水浸涨,露1宿,和白糖煎服。
36.脾虚滑泻,黄母鸡1只,炙以盐醋涂煮食之。
37.黄米炒粉,每用数匙,砂糖炒良。
38.大蒜1个,烧存性,开水泡服。
39.治水泻,牛骨灰同六月六日曲炒等分为末,饮服方寸匕,乃御传方也。
40.治水泻,铁树木叶30克切碎,鸡蛋1只打开,搅匀煎服。
41.番石榴叶(适量),从树上摘下来的鲜叶,用开水洗净,即入口嚼烂吞下。
42.五更泻,金樱子50克,每日1剂,水煎饭后服,连服10天。
43.湿热泻(腹痛即泻,泻下烙肛气秽,夏季多见),五倍子,研末,水调糊,贴肚脐。
44.寒湿泻(泄泻清稀或如水,腹痛肠鸣,或有发热头痛身痛),黄瓜叶研末,每服10克,每日2~3次,米汤送下连用3天。
45.五更泻,枣木炭未6克,每日3次,白开水送下,连续服以愈为度。
46.核桃壳适量烧灰存性,研细,每日服用3克,每日2次。
47.白扁豆适量研粉,温水送服,每服12克,日3次。
48.青柿子6克,水煎服。
49.治久泻,用红薯1个,将红糖30克,独头蒜3个装入红薯内,烤熟红薯后随意食之。
50.鲜艾叶克,加水毫升熬汤,去渣,趁热熏洗之足,每日3~4次。
51.腹痛腹泻,鲜马齿宽30~60克,水煎服,每日1剂,分2—3次服。
52.腹痛腹泻,俗称绞汤痧,番薯藤60~90克,加少许盐,炒黄,冲水后煎服。
53.久泻,棉花根克加水煎服。
54.仙鹤草15克,加水煎服治食泄。
55.寒泄用大葱克,食盐若干,共炒热后,用布包裹热敷于腹部,背部和腰部。
56.白萝卜叶克,放瓦屋上,日晒夜露1个月左右,用时洗净,煎水当茶喝,可健脾止泻。
57.茄子叶约十余片,水煎服。
58.山植(炒焦)研末,白糖水冲服,成人6克~9克,患儿酌减,每日2、3次。
59.鸡蛋1、2个,用艾叶包好,放入灶内灰中约半个小时,艾叶得火,鸡蛋亦熟,去壳服。
60.柚子树叶晒于或用火焙干,研粉过筛备用。每服3克—9克,每日3次。
61.梅子做灰,白水送服。
62.杨梅树皮3克~6克,水煎服。
63.霜打桐叶1把,红糖30克,水煎服。
64.桂花树嫩根皮,晒干,用刀刮成粉,每服0.6克,开水冲服。
65.金樱子30克,水煎,饭后服。
66.石楠藤15克,水1碗煎至半碗服。
67.杨树叶,水煎,加红糖冲服。
68.风尾草30克—60克,水煎服或加冰糖适量冲饨服。
69.畜骨(各种动物骨都可以),烧透研细面,红白糖水送下。
70.青果核3、4个(炙研末),开水送下。
71.食肉后泄泻,用松树花(即松树所开之花),每年四月左右可采,每用9克~15克,煎开水服。
72.白胡椒30克,绿豆30克,共研末,每服3克~6克,每日3次,开水送服。
73.柿蒂服为炭,研极细末,装瓶备用。成人每服1.5克,患儿减率,1日3次,白水送下。
74.小蒜(又名团蒜)克,鸡蛋2个,将小蒜洗净切碎,和蛋煎,不放盐。
75.鲜桃能治腹泻:腹泻初,速吃鲜桃(每饭前吃鲜桃一个,饭中食大蒜1一2瓣),腹泻立止或大为减轻。如果吃鲜桃和大蒜12小时后,腹泻不减,医院治疗,免得贻误病情。
76.用大蒜治肠炎腹泻一法:蒜剥皮洗净,用刀削去蒜瓣的头尾和蒜的膜皮。拉肚子时,大便后先温水坐浴,再将削好的蒜送入直肠里,越深效果越好,一般情况下,放入蒜后泻肚即止,五六个小时后排便即成条形。每次放一两瓣,连放两三天,大便可正常。
77.肚脐敷药治腹泻:将白胡椒粉或云南白药敷于肚脐上,上面用消毒棉纱盖住,最外面用虎骨麝香膏或伤湿78.止痛膏封住,几小时后从脐内有水分排出,腹痛、腹泻竞痊愈。
烧熟蒜瓣可治幼儿腹泻:取蒜瓣若干,放火上烧熟,然后蘸上白糖,让孩子吃,每次吃2一3瓣,每日早、中、晚二次,吃后三天即见效。
79.熟吃苹果可治腹泻:把洗净的苹果放入碗中隔蒸软即可,吃时去掉外皮,一日3一5次。小儿腹泻初起效果最佳。
80.鲜姜贴肚脐可治婴幼儿拉稀:把鲜姜剁成碎末,放在一块药布上,贴在肚脐处,用橡皮膏粘牢即可,此法立竿见影,屡试不爽。
治拉肚子一法:用大蒜(独头的最好)拍碎,面条要吃锅挑的,越热越好,趁热将蒜放在面条上,不放盐及其他调味品,趁热服下,吃了一次就好了。
81.核桃叶治胺泻有效:核桃叶一把(克左右)放盆中,倒人多半盆开水,盖上闷10多分钟,等能下手时,用手洗脚和小腿肚子(膝关节下部),洗到能下脚时,把双脚放入盆中,直到水不热为止,最好用铝盆放在火上烧热后再洗第二次,每日洗两次,每日换新叶,洗到病好为止。
82.热水浴治疗腹泻:在盆池热水中浸泡半小时,除头部外,身体全浸泡在热水中,水温越高效果越好,但以能耐受为宜。一般一次盆池热水浴后,腹泻就可停止或明显减轻。
83.枣树皮煎水治腹泻:枣树皮-克,洗净,加适量清水煎30分钟,约得2O0-毫升汤液,一次服下,当天见效,连服两三次即痊愈。此各种腹泻、粘液便、脓血便都有效,没有什么副作用。
84.鸡蛋黄烤油治婴儿腹泻:用沙锅把10个熟鸡蛋黄慢火烤,油烤出来随时用勺盛出,剩下的黑渣就不要了。烤出的油分3天服完,每天早、中、晚3次或多几次,饭前饭后均可。轻者一剂即愈;如不愈再服一剂。
85.杨树花可治痢疾:用杨树花(俗称杨树吊吊儿)煮水当茶饮,可治急慢性痢疾。患红痢加白糖,患白痢则加红糖,与杨树花一起煮。
86.老枣树皮可治慢性肠炎:用老枣树皮适量,放在锅内用油炒黄,研成细粉,每次服大约1克,每日3次,3天后慢性肠炎可治愈。
87.酸石榴可治痢疾肠炎:酸石榴捣烂成泥倒入温开水中,再用干净纱布滤出石榴水,放点白糖饮用。
88.茶叶炒焦可治疗腹痛泻肚:将茶叶(不论何种茶叶)用铁锅在火上炒焦后沏成浓茶,稍温时服下。
89.口服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止吐泻:口服2支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(每支1毫升),吐泻即止。
90.油饼就大蒜治拉肚子:炸油饼(或油条)就大蒜吃下,早上吃了,上午愈,晚上吃了,夜里好止。
91.臭椿树根烧炭治拉稀:臭椿树根烧成炭研成末,每天早上抓一把放在粥里吃,可治肠黏膜脱落与拉稀,一般连吃几天见效。
92.白酒白糖治腹泻:白糖2~3勺(约30克)放瓷碗中,倒二锅头酒,没过白糖少许。用火点燃白酒,用不锈钢勺不断搅拌,至白酒全部蒸发,稍凉吃下熔化的白糖。一天食二至三次。
93.煮鸡蛋蘸红白糖治腹泻:把等量的红糖和白糖混合拌匀放在碟子里,用白水煮三个鸡蛋不用凉水冰,趁热剥皮蘸糖吃,蘸的越多越好。三个鸡蛋全吃完,一小时就能止泻,治着凉泄肚很灵验。
94.马齿苋汤治婴儿腹泻:每天用鲜马齿苋克,洗净煎汤,加2小勺红糖,倒进奶瓶内喝。3天后见效,一周内痊愈。
95.白酒泡杨梅治腹泻:杨梅洗净控干(十几颗)泡白酒中,泡两三天即可食用,对腹泻、恶心、中暑、头痛有疗效。服用时一般喝两三口白酒、吃一两个杨梅。
止泻良方:白胡椒四五粒,金桔干两个放碗中,倒少许高度白酒,将酒点燃,待酒精燃烧完,趁热将其吃下,所剩液体喝下,止泻有奇效。
96.炒山楂片治慢性结肠炎:用1.5两的山楂片切碎放在锅里炒至发黏有些冒烟,把锅移开火倒进1.5两的白酒,再倒到药锅里(沙锅)加多半小碗水,微火煮至山楂片全化(约10分钟防止煮糊),再放入1.5两的红糖搅化,每天早晚空腹各服一剂,连服五天即可。
97.红尖椒籽治肠炎:每日早、中、晚各服红尖椒籽10—20粒,对治疗急性和慢性肠炎效果显著,一般一两天即愈。
98.银杏治慢性痢疾:60个银杏,早晚各10个,砸开后水煎服,连仁吃掉,连服三天。
99.马齿苋团子治湿热痢疾:取鲜马齿苋克、大蒜1至2头,摊鸡蛋两个做馅,以小米面或玉米面加点白面包成团子上锅蒸熟食用。2至3天病即好转。
.白酒烧止痛片治腹泻:用一片止痛片放在勺里,再倒一点白酒,将酒点着,等酒精烧尽火灭后,用少许白开水,将药服下可止泻。
.大蒜治痢疾肠炎效果好:用紫皮蒜3至4瓣捣成蒜泥,敷在肚脐眼上,外面贴上纱布再用胶布固定好,见效快。皮肤过敏者,垫一块沙布。
.臭榕树皮煮鸡蛋治痢疾:剥臭椿树皮一块,约至克,刮掉外面的黑皮,与一个鸡蛋同煮,煮熟后早晨空腹食蛋,日1次。注意一定要选用鲜树皮,若刨到新鲜椿树根效果更佳。
.蜂蜜红枣绿茶治慢性痢疾:先将红枣煮沸15分钟,放人绿茶后再稍煮片刻,取汁冲蜂蜜服用,每天服2次。
.食醋煮鸡蛋可止腹泻:用搪瓷器皿盛食醋克,打入两个鸡蛋一起煮,鸡蛋煮熟后连同食醋一起服下,一次就可痊愈。如果不愈可以再服一次。
胁痛
1.苏木适量,熬汤饮。
2.用刀豆壳12克,烧存性,研细末,黄酒1杯送服。
3.治左胁痛,白芥子30克,捣成泥状和鸡蛋清拌匀,贴痛处,经30分钟将药翻一翻再贴30分钟,然后去药。
4.治右胁痛,薪蛇胆0.6克,用灯芯煎汤,调匀服。
5.治右胁下肝脏区痛,阿魏1.5克—3克,放在大胄药上烘,溶化后贴于痛处。
6.治胸胁痛,鲜麻菜1大棵、切碎煮沸,以毛巾热敷,不可内服。
7.治胁痛,黄连克,上药为末,蒸饼糊丸,服之。
8.治胁痛,胡桃(不去皮)不拘多少,少用水、酒25毫升煎服。
9.防风,水煎服。
10.积壳煎服,研末服亦佳。
11.大豆炒2升,酒3升,煎2升顿服。
12.生茴香捣1合,投热酒1合和服。
13.羚羊角烧末。水服、钱。
14.治胁下疼痛,地肤子(又名落帚子),研末酒服1茶匙。
15.熨胁痛,灰(醋炒)热熨之,或葱、或艾、或韭莱皆可熨之。
16.炙卒胁痛不可忍者,以蜡绳横度两乳中间,屈绳,从乳横以趋痛胁下,灸绳尽处三十壮。
17.青皮醋炒熨。
18.旋复花水煎服。
19.治胁痛,高梁米糠克,蒸半小时后,用烧酒调敷患处。
20.治胁痛,胸痛,葱白克,生姜60克,白萝卜克,共捣烂炒热,分作两包,趁热敷于胸胁疼痛处。两包轮流交换敷之,冷即,久之汗出,痛即可上。
21.针法治各种胁痛,在手鱼际穴找出压痛点,用毫针直刺六分至一寸深,留针30分钟,每日针1次,轻者1次即愈,重者需数次。
22.针法治季胁部疼痛(俗名叉气),用毫针直刺支沟穴一寸五分,用平补平泻手法,留捻三十分钟。痛止后出针一次即愈。
23.治肝炎引起的胁痛,垂盆草30克,水煎服,每日1次,连服两周为1疗程,适于各类型肝炎引起的胁痛。
中风
一.预防中风
1.槐花6克,开水泡,饮服,每周1次。
2.香蕉花若干水煎服,每周1—2次。
3.食炒胡麻则步履端正,常人常食,不生风病。
二.中风不语
1.治中风口噤,服竹沥汤1升。
2.治中风口噤,不知人,术四两,酒3升,煮取1升,顿服。
3.煎大豆汁如饴,含之,或浓煮饮之佳。
4.用苦酒煮芥子,缚颈1周,以帛包之,一旦夕乃癔。
5.治风扉卒不能语,口噤,手足不遂而强直,用伏龙肝5升,以水8升和搅,取汁饮之。
6.治中风失音,用桂心30克,去粗皮,近人身体怀之,至两时辰,杵为末,分3服,每服用水2盏,煎取1盏服。
7.治中风口噤不开,涎潮,用皂角一梃,去皮涂猪脂,炙令黄色为末,每服一钱匕,非时温酒服。如气实脉盛,调1二钱匕。如牙关不开,用白梅揩齿,口开即灌药,以吐风涎差。(《简要济众方》)
8.治暴风口噤,用垣(蝉)衣酒渍,服之甚效。
9.治中风不语,舌强,用人乳汁5合,3年陈酱5合和研,以生布绞汁。不拘时,少少与服,良久当语。
10.用少妇乳半合,好酒半升,搅匀,分服即愈。
11.用乌龟尿少许,点舌下,神妙。取尿法:以龟坐荷叶上,用猪鬃鼻内刺之即得尿。
12.治中风口噤不开,天南星末,以中指点末,揩齿大牙,左右二三十揩,其口自开,始得下药。
13.治中风不省人事,涎潮口噤,语言不出者,鲜柏叶1把去枝,葱白1把连根,2味细研如泥,用无灰酒2钟,同煎20沸,去渣,不拘时温服。如不饮者,作四五次服。
14.令人以溺浇其面,即醒。
15.治中风口噤不语,白明矾6克研末,用生姜自然汁调,斡开口,灌服,其涎或吐或化下即醒。
16.治中风口噤不能开,白盐梅楷齿,即能开,并不伤齿。
17.治中风失音,白僵蚕7枚,为末,酒调服。
18.大蒜2瓣去皮,捣烂涂牙龈上,有效。
19.白头蚯蚓3—4头,炒焦,用开水冲服。
20.治中风不语,鸡蛋1个,冲香油60克,调匀灌服,或以姜汤冲香油,患者能喝时,再以姜汤温灌;或白矾少许。搅人60克香油内,调匀灌之,以吐出痰涎为佳。
21.治中风口噤不开入皂角末少许,吹入鼻中取嚏,或乌梅剥开搽牙,口即开。
22.治中风不语,巴豆1粒,去壳,同艾叶打碎,烧灰熏鼻即醒。
23.治中风失音,急捣梨汁频服。
三.中风
1.治中风,芹菜洗净后打取汁,每服3、4汤匙,1日3次,连服7日。
2.治中风闭证,牙关紧闭,气粗痰喘,两手握拳,用老姜汁、童便灌之最妥,盖姜能豁痰开闭,童便能降火下气故也。
3.治中风仆地,大蒜1把,路上热黄土搀和研烂,以新汲水和之,去渣,撬开齿灌之。
4.中风身直不得反复、槐皮(黄白者)30克切细,酒2盏煎1盏,稍稍服之。
5.治卒中不省人事,生白矾9克,研末,姜捣汁调灌。
6.治暗风猝倒不省人事,细辛末吹鼻。
7.治中凤中痰不省人事,香油1杯,生姜汁半盏灌之。
8.中风不省人事,得病之日便进此药,免成废人。柏叶1把,葱白1把,连根研细如泥,无灰酒1大盅煎一二十沸,去渣温服,不饮酒者,分作四五次服。
9.治中风、痰厥、昏迷卒倒不省人事,气欲绝者。用巴豆去壳,纸包捶油出尽,去豆,用纸作捻,或加牙皂末捻烧熏人鼻内即醒可治。
10.中风痰厥。香麻油1盏,灌人口中,仍用鹅毛探吐,痰涎立出。
11.治中风不语,手足不遂,口眼歪斜等。用威灵仙一味,冬三月丙丁、戊已日采,洗净,焙干,为末。好酒和,令微湿,入竹筒内,牢塞口,九蒸九曝:如干,添酒重洒之,以白饭和捣为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2O丸至30丸,温酒下。或用威灵仙,阴干为末,每日空心温酒调二钱匕服,可渐加至六钱匕,利过两行则减之,病除乃停服。
12.治中风身直不能伸屈者,刮取枳树皮1升,酒3升,渍1宿,服5合至1升,酒尽再造服。
13.治中风,腹痛,用好酒煎羌活,取汁饮之。
14.治中风不省人事,口噤不开,兼治诸厥,急用针刺十指角离甲1韭叶许,出血立苏。
15.治中风角弓反张,鸡屎白9克,酒5杯,用竹筷顺搅一千遍,饮之,小儿减半,日服2次。
16.治中风、中气昏倒者,仓猝之际,急以手大指,拾其人中即醒。如不效,用通关散吹鼻,即提起其头,有嚏可治。
17.地龙10条,捣汁,加白糖调服。
18.猫肉炖服,可治半身不遂。
19.桑叶6克,水煎服,日2次,适于摇头不止,言语不利,口流涎水者。
20.治中风昏迷,高热不语,下肢不温,用生附子(或盐附子)研末,醋调如饼,敷足心涌泉穴。
21.治中风不省人事,痰涎上涌,白茅根1束,矾未9克,茅根煎水,冲明矾,频频灌服。
22.治如上,用竹沥3克与生姜汁数滴和匀,用调羹频灌。
23.治中凤昏倒,不省人事,生姜嚼碎,不拘多少、向患者面上天庭等处频擦,又以生姜汁滴(男左女右)眼角内。
24.治脑出血、脑内血肿,水蛭焙干为末,每次3克,1日3次口服,连用4周为1疗程。
四.中风瘫痪
1.凡瘫痪大病十余年不能行动,手额脚软者、用金毛狗脊(全身者用黄酒洗去毛净)咀片,黄酒1克煮3灶香久,埋土7日退火气,空心日服3次,数日即能行走。
2.黄瓜藤煎水,熏洗。
3.治中痰瘫痪,左瘫右痪36种风,用紫背浮萍曝于,研末,蜜丸如弹子大,以豆淋酒化服3丸,汗出愈。、、
4.治初中风1日内瘫痪,用胆矾研细,每服1字,温醋汤下,立吐出涎。
5.治诸风瘫痪,手足不遂,用石逍遥草捣为末,丸如捂桐子大,酒服20丸,日2服,百日灌。
6.治风痹,瘫痪,口噤及产后诸风。大豆炒黑,烟未断,乘热投酒中,良久,职酒热饮;或用黑豆炒熟,以酒烹:入,滚数沸,去豆,取酒服2碗,并治中寒等症。
7.治年久瘫痪,槐枝、柳枝、桃枝、椿枝、楮枝、茄枝、东白艾各克,共煎水3小桶,大盆浸洗,水冷添热,被覆取汗禁风三七。
五.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
1.治中风半身不遂,用蚕沙2石,熟蒸,作直袋3只、各受7斗,热盛1袋著患处,如冷即取余袋,一依前法,数换,1日不禁。
2.治中风半身不遂,用桃仁1枚,去双仁并皮尖,好酒一斗3升,浸经21日,日干,柞令细,作丸;每眼20丸,还将桃仁酒服。
3.治中风半身不遂,芝麻外壳25克,黄洒适量,煎。趁热服,微微发汗即可。、
4.治半身不遂,四肢麻木者,乌龟3只,冰糖5克,切龟头取血,碗中放人冰糖共隔水炖熟食用。
口眼歪斜
1.用生瓜萎绞汁,和大麦面搜作饼,炙令热,熨正便止,勿令太过。
2.取积茹,乃刮取枳壳上青皮以为末,得茹5升,微火灼去湿气,以酒3升浸,微火暖令得药味,遂性饮之。
3.取青松叶克,捣令汁清,酒1升浸1宿,初服半升,渐加1升,头面汁出即止。
4.用苇筒子长五寸,一头刺于耳内,四面以面密封塞不透风,一头以艾灸之七壮,患左炙右,患右灸左。
5.取蜘蛛子摩其偏急颊车上,候视正即止,亦可向火摩之。
6.以牛角火煮令热,于不患处一边熨之,渐正。
7.治中风口喝,炒大豆3升令焦,以酒3升淋取汁,顿服之。
8.用南星(生)研末,青布包,放在手心,以热酒壶底熨之。朝右熨左手,朝左熨右手。
9.蓖麻子取仁,捣,再调1味蟮鱼血,歪左之时贴右边,歪右之时贴左边。
10.头垢不拘多少,如偏向左放右手心上,壶盛热水烫之、向右放左手。看正即止,否则恐又别向。
11.用缮鱼1条,以针刺头上血,左歪涂右,右歪涂左,平正即洗去,蟮鱼放之则不发。
12.灸口眼歪斜法,耳垂珠处,用麦粒大艾丸灸三壮,左歪灸右,右歪灸左。
13.生鹿肉并生椒同捣敷,左歪敷右,右歪敷左,正则去之。
14.荆芥煮汁饮之。
15.取乌鸦全支盐泥固治,火虾为末,和酒服之。
16.用蓖麻子仁40粒,研作饼,右歪安左手心,左歪安右手心,以铜盂盛热水,坐药上,冷既换,5、6次即正。
17.南星生研末,自然姜汁调之,左贴右,右贴左。
18.乳香烧烟熏之,顺其血脉,自愈。
19.活鲇鱼切尾尖,朝吻贴之,即正。
20.马钱子湿润后切薄片,贴患侧面部,胶布固定,每日换药1次。
21.公鸡血趁热涂于患侧。
22.活鳝鱼1条,捣烂,用纱布包起,左歪敷右,右歪敷左。
23.青凤藤,捶烂绞汁,调白糖服。
24.紫背浮萍,研末,蜜丸如弹子大,空腹酒下,每服1丸。
25.椿树根1段(取向阳的一面部分)去粗度,取当中皮质捣烂,再用少许白面略加水捣成糊伏,贴白布上一分半厚,贴于患侧,贴药后如发现皮肤起泡,可按外科疥疮处理。
26.松香16克,烧酒30克,将松香研为细末,用白布摊匀,将酒合干松香上燃,将药化合后,令稍凉贴患侧,左歪贴右,右歪贴友。
27.全蝎3个,焙研细末,黄酒送下。
28.干鹅不食草15克,鲜鹅不食草15克;将干者研为细末,与矾士林膏混为软膏,均匀放在纱布上,再捣鲜草为泥,共摊于纱布上贴患侧,2天换药1次,该方治面神经麻痹有显著疗效。
29.蜜蜂(蜂毒),轻轻捏住蜜蜂腰部,将其尾部放在患处,待蜜蜂螫刺入肌体后,再用手指轻轻压其腹部,使蜂毒尽量排入人体。
头痛
1.头痛剧烈者,以硝石末吹鼻内即愈。
2.远志研末,不拘多少,嗅鼻中,痛不可忍者亦可止。
3.当60克,酒1升,煎取6合,饮之,日再服。
4.高良姜生研,顿嗅鼻中即止。
5.头风热痛,山豆根研末,油调,涂两太阳穴。
6.用豆汤洗头,避风使出汗。
7.头痛不止,杨梅研末,以少许嗅鼻,取嚏,立效。
8.片脑3克,纸卷作捻,烧烟熏鼻,吐出痰涎即愈。
9.猝患头痛,用皂角末吹鼻取嚏。
10.猝然头痛,用白僵蚕为末,热开水调服6克。
11.大蒜1个去皮,研取自然汁,令病人仰卧,垂头,以铜筋点少许滴人鼻中,急令嗅入脑,眼中泪出即愈。
12.患风头痛,畏冷者,用艾叶揉如绵,以布夹住包头上,用熨斗熨艾,使热气入内,良久即愈。
13.生乌头去皮捣烂,以醋和,涂放布上,敷痛处,须臾痛止,每日夜敷5、6次。此方主治卒中恶风头痛。
14.芥子为末,用醋和,敷头1周。
15.川椒2升,以水煎取汁,洗发。
16.少阳头痛,黄芩晒干为末,每服6克,茶酒任下。
17.痰厥头痛如破者,乌梅肉30个,盐1撮,酒3升,煮1升,顿服多取吐即愈。
18.痰热头痛,壮实人气实有痰,头痛眩晕,大黄酒漫3次,研末,茶调服。
19.温病头痛,瓜蒂1个研末,嗅入鼻中,口含冷水,即出黄水愈。
20.童便1盏,豉心半合,同煎至五分,温服。
21.脑神经痛,桃花十多朵,水偎服,服后,吐顽痰。
22.治雷头风头痛,山羊矢炒炭研末,酒送6克,立效。
23.治偏正头风,用荞麦粉炒热加醋再炒,趁热敷头上,用布包紧,勿令见风,冷则随换,日夜不断。
24.风热头痛,薄荷为末,纸包作捻,水浸湿塞鼻内。
25.寒热头风,童便1盏,入葱头煎服。
26.绿豆不去皮作枕,枕之,此方治风热头痛,并能明目。
27.桑木烧灰淋汁,趁热熏洗。
眩晕
1.苍耳子叶晒干为末,每服3克,酒调下,日3服,若吐,则以蜜丸梧子大,每服20丸。
2.湿热眩晕剧烈者,酒炒大黄为末,清茶服6克。
3.初夏新丝上市时,用鸡蛋7个,置茧锅中,煮七昼夜取出,第一年食7个,第二年食7个,永不复发。
4.白菊花为末,酒服3克、或浸酒或嫩茎叶作羹,连服数日,以愈为度。
5.生白自果肉2枚,柠烂,开水冲服,重症之又5次必愈。
6.杏仁1升去皮尖双仁,水研绞汁熬如膏,和酒或羹粥内搅2勺,食后服,10日后出汗,永瘥。
7.老人风眩,白羊头1具,如常法食之。
8.老人头昏半截空虚之象,用大附片30克炖鸽子肉。饭后食之,3次即愈。
9.八月朔日清旦,取百花草头露、磨墨点太阳久多次,则永不发。
10.每早用芙神12—14克,将腐皮4.5张煮透。
11.猪脑1个,用冷开水洗去血,水煎30分钟,连汤带水吃下,每日吃1个,连服7日,为1疗程。
12.天麻30克,母鸡1只,加水共煮至肉烂透,随意食之。
13.血虚眩晕,木耳适量,熬汤冲红糖水喝,宜久服。
14.肝阳上亢头晕,向日葵盘1只,加冰糖适量,水煎服,每日1只,连服7天。
15.热血上攻,头目眩晕,鲜小蓟根30克,水煎空腹服,1日1剂。
16.梨树上的寄生包,水煎服。
17.冬瓜仁克(为末),每服30克,开水送下,1日2次。
18.白羊角1个,切片,炒,加糖,水煎服。
19.向日葵根60克(切片)水煎服,治头晕年久不愈。
20.五味子克捣,白酒克,将五味子侵入酒中1个月,滤渣,每日早晚各服1杯。
21.鲜益母草十余斤(须于每年五月中旬采)摘下嫩头,洗净晒干,碾粉,约有斤余,待冬至节后,用炒糯米粉2克和匀,入瓷罐贮存,每服1小碗,加白糖少许,用开水调服,约40~50天服完,此方尤宜于妇女头晕。
22.独活30克,鸡蛋6个加水煮,蛋熟敲裂壳,再煮15分钟,去渣吃蛋,每日1次,每次2个,3天为1疗程,连吃2、3个疗程。
联系-5976;27607606;
图文
北京老中医
编辑
陈才兴
初审
潘敏霞
终审
中医才子
不当你是病人只作你是爱人
○
才子中医约定您!
潘医生
陈医生
吴护士
黄护士
才子中医
CSHXT
记住这才是正宗中医诊所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